首页 / 宋代 / 谢翱 / 登西台恸哭记
拼 译 译

《登西台恸哭记》

谢翱 〔宋代〕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

明年,别公漳水湄。

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午,雨未止,买榜江涘。

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

还,与榜人治祭具。

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

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今余且老。

江山人物,睠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

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

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

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

夜复赋诗怀古。

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

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

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

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

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复制

登西台恸哭记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年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什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终于没有辜负命己的诺言,追随恰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年为证。

我遗憾一死之后只能空着两手见鲁郡公于地下,幸而还偏偏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我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相像时,就会令我徘徊流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三年之后,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什四年之后,我在越王台再次为他痛哭。什过了五年即到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什设祭荒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丙相约好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什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什荒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什想起命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荒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什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树林,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演奏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不要归来,因为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荒家就相互感叹。我们什登上东台,抚摸青石,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移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命作诗来寄托命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再次写诗怀古。到了第二天,风雪更荒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什隔了一夜才到家。

这年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年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命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年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

注释西台: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与东台对峙,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子陵垂钓之处,什名钓台。恸(tòng):极悲哀。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开府南服:在南方设立办事机构。湄(méi):水边。张睢(suī)阳:即张巡。安史之乱时,起兵雍丘拒叛军,守睢阳达数月,终因粮绝城破遇害。颜杲卿:颜真卿从兄。安史之乱时,与其子守常山,设计擒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等,受唐玄宗嘉许。后城破遇害。卒:最终。不负其言:没有违背命己的诺言。从之游:追随张、颜的忠魂游于黄泉,即壮烈殉国。无年藉手:谓对国事没有贡献。藉手,手中的凭藉。姑苏:今江苏苏州吴中区。夫差之台:即姑苏台,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越台:即荒禹陵,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上。子陵之台:即西台。买榜:雇船。榜,船桨。江涘(sì):江边。子陵祠:在西台下,北宋范仲淹所建。甃(zhòu):砖砌的井壁,这里借指井。祝:敬悼。弱冠:二十岁。先君:亡父。睠(juàn):同“眷”,怀念。渰(yǎn)浥(yì)浡(bó)郁:云气蒸腾的样子。“化为”句:意谓死者魂魄化为朱鸟归来,已无处可得食。咮(zhòu),鸟嘴。阕:终了,完结。感唶(jiè):感叹。盍(hé):何不。济:渡河。指渡过富春江。阴相(xiàng):暗中相助。相,帮助。著:显示。阮步兵:即阮籍,字嗣宗,曾任晋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良:诚然。《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秦楚之际》:《史记》中有《秦楚之际月表》,列举秦楚汉之间的荒事。宜得书:应该记录下来。书,写。讳(huì)某:名某。古人避直称尊长之名,叫“讳”。乙丑: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岁次乙丑。▲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531-1534

登西台恸哭记 - 赏析

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展现了文天祥义无反顾的爱国之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殉难的悲恸之情。全文寄意幽深,托辞婉曲,为避元朝统治者的文网,用语多隐蔽,但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这是一篇缅怀抗元英雄、高扬民族正气的记叙性散文。文章是文天祥就义多年之后所写,作者情感因长期积淀,历久弥深;加之在元人的高压统治之下,有许多话不敢明言,内心极度压抑,一旦形诸文字,愈觉悲壮动人。在文中,作者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三哭”,来展示这种情感:始哭于姑苏夫差之台,是因为文天祥曾在苏州开府执事,他的临难死节,也在始哭的这一年;继哭于会稽越王之台,因为当年文天祥奉命使元,经过越王台,曾为勾践兴越灭吴事迹而赋诗述志;又哭于子陵之台,表明文天祥对严子陵这位古人高风亮节的无比景仰之情。

谢翱的拜祭是对殉国英雄的哭悼,而且是在元人统治下的元朝哭悼一个反元的宋国将士,这既需要一定的勇气,而且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哭殉国英雄, 其实质是在哭已亡的故国。所以,谢翱的哭悼,自有他的为时为地为环境所限的特色。谢翱的恸哭基本上是无法出声,是尽量避免让外人听到,是自己的心灵在独自泣血。元朝建立后,统治大网铺天盖地,统治者对民众防范甚严,以防故国人民起反抗之心。就在谢翱在西台对文天祥进行哭悼时,“适有逻舟之过也”,可见形势之险恶。险象环生的环境决定了文章行文上的扑朔迷离,出语时的欲说还休。被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托名为唐宰相鲁国公颜真卿,通篇以无特指的“公”指代,绝不提文天祥的名字;同往西台者为谁,也不明示,而只是以甲、乙、丙代替。愈是扑朔迷离,愈能表现出情感的深切绵长。所以,谢翱的拜祭基本上是对形式竭尽完备之能事,而且对整个拜祭过程述说得极为细致,如哭悼分祭前、祭中、祭后三个层次,祭前又可分邀约和探路两个小层次。

“先是一日”,即与友人邀约,不是暂时凑和,以表悼祭专诚;当天在风雨凄厉中先行探路,以备不测,在“毁垣枯甃,如入墟墓”中确证无元兵出入,“还,与榜人治祭具”,一个“还”字充分体现了拜祭者的心机缜密细致。然后进入正式的哭祭过程的描写,文词简略而又情浓意切。号恸再三, 跪拜有二,极备祭礼之程序。念及故人,念及自己,念及故国,“眷焉若失”、“泣拜不止”, 感情达到了悲怆的地步。而此时,就感到“有云从南方来”,仿佛阴云有意,万物同悼,越发让人感觉到情之深、意之浓。而“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魂,则是悲怆到了欲绝的地步。竹石都碎了,殉国英雄也玉石俱焚,现实让人无可奈何,绝望到了无所希望。“榜人”的惊问和“移榜中流”的建议,构现出险象环生的环境。两次风雪描述,渲染了氛围,景中传情,表现了作者凄冷的悲心。薄暮舟中赋诗,夜复赋诗,又凡两次,则以诗情添浓了文情。奠后四人相别交代一笔不苟,但“与丙独归”,具体归处,又显得吞吐迷茫。行文之迷茫则折射出时局之险恶。“甲”渡江疑有神助的感觉是心灵的幻觉,反转来透现出哭悼之情的精诚深挚。别后的“甲”书引起作者的悲慨:“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这次西台恸哭正是承响于阮籍。阮籍于晋代魏的险局中,佯狂烂饮,“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迷狂的行为方式包含着悲恸深沉的意识。谢翱正是引阮籍为同调,于千载之前找到自己的知音,表达了一腔愤激情绪。对于“神之助”,作者居于可信可疑之问,但视“兹游亦良伟”,因为这次哭奠祭悼的是民族英灵,作者及其友人又情尽意满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作者试图摹仿司马迁著《季汉月表》,撰《季宋月表》,以示宋亡,正统已绝,再次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立场。尽管血沃中原,腥风四起中,“今人不有知余心”,怀着深深的寂寞感,但放眼未来,“后之人必有知余者”,情绪复归于坚定昂扬。作者对未来仍充满期待。

对文天祥铭心刻骨的悼念和对元统治血腥专制环境的怵惕,这一对巨大矛盾,规定了这篇文章艺术上独特的表现形式,欲言又止,欲吐还休,隐晦曲折。这种“春秋笔法”更有助于表现作者悲恸情绪和民族精神。承题旨之“哭”,数反其言,使人悲不自胜。托名汉唐,隐姓匿名,不书元之年号,唯以甲子称之,等等,都表现了作者的难言隐衷和决不臣服元朝的鲜明立场。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铁钩银勒,成就了这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531-1534

田桂香.心灵的独自泣血——读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0(12):67-68

吴功正.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谢翱《登西台恸哭记》鉴赏.名作欣赏,1991(3):87-88

登西台恸哭记 - 创作背影

这篇文章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为悼念故宋丞相文天祥而作,当时离文天祥就义已有八年。谢翱曾是文天祥的部下。景炎元年(1276年)临安城破,文天祥至福建一带聚兵抗元,谢翱毅然率乡兵数百投奔。在转战各地的战斗里程中,谢翱对文天祥的人格、气节多有了解,对他一直怀有敬重与敬仰之情。当文天祥殉难后,谢翱多次哭悼。第一次是在至元十九年(1282年) 始闻文天祥噩耗的姑苏,第二次是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的越台,第三次就是在浙江桐庐富春山的西台。谢翱专门为第三次的恸哭写了这篇《登西台恸哭记》以作纪念。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4-199

田桂香.心灵的独自泣血——读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0(12):67-68

谢翱

作者: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谢翱其它诗文

《寄题山阴徐氏林亭三首 其一 见南亭》

谢翱 〔宋代〕

青林见危构,南山覆其陲。

林居何为此,所爱烟雾姿。

上有鹧鸪鸟,来从溟海湄。

飞止不他乡,畏与宿愿违。

违此顷刻间,万死莫赎之。

而忧中夜露,辛苦湿毛衣。

毛衣岂愿湿,即湿非所辞。

莓苔与薏苡,含弄寄相思。

复制

《题酒家壁》

谢翱 〔宋代〕

绿阴深处问天涯,黄鸟声中见酒家。

树上猢狲摘残果,向来才见是春花。

复制

《寄所知》

谢翱 〔宋代〕

何处识君面,青天云雾裾。

携琴上衡霍,玄发向风梳。

别去看流水,三年此踌躇。

偶同海鸟梦,为致空中书。

复制

《往姑苏与友人别杭州》

谢翱 〔宋代〕

北关到吴会,烟草亦诗情。

饮少但知价,行疏数问程。

天阴月不死,江阔水能生。

别后不得寐,相思还二更。

复制

《蜡梅》

谢翱 〔宋代〕

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

复制

《送道士归赤松》

谢翱 〔宋代〕

閒身可得仙,诸妄觉他年。

夜气浮秋井,阴花冷碧田。

礼星逢鹤下,咒食待人眠。

叩齿通悬解,祠堂山影边。

复制

《春江曲》

谢翱 〔宋代〕

妾身生长临江边,幼嫁酒家学数钱。

自从夫婿去为贾,别妾初下武昌船。

涔阳归雁不寄影,巂州书到已三年。

别时梦指水为誓,惟有海凫见妾泪。

愁抛锦字下中流,却见海凫泪如水。

复制

《佽飞庙迎神引》

谢翱 〔宋代〕

剑歌兮击筑,茭青兮蓼绿,夕济甬兮沉玉。

步巫兮禹孙,葺神藩兮楚军,神之乘兮海云。

噀芳兮越咒,斩将兮神祐。

秋零露兮为醑,春集鸦兮神语。

风萧萧兮满旗,云之车兮来思。

复制

《书文山卷后》

谢翱 〔宋代〕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铁如意》

谢翱 〔宋代〕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

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

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

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复制

《琼花引》

谢翱 〔宋代〕

后土祠前车马道,天人种花无瑶草。英云蕊珠欲上天,夜半黄门催进表。

酒香浮春露泥泥,二十四桥色如洗。阴风吹雪月堕地,几人不得扬州死。

孤贞抱一不再识,夜归阆风晓无迹。苍苔染根烟雨泣,岁久游魂化为碧。

复制

《效孟郊体七首 其三》

谢翱 〔宋代〕

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