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東欄梨花
拼 译 译

《東欄梨花》

蘇軾 〔宋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欄梨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樹也已長得鬱鬱蔥蔥,柳絮飄飛的時候梨花也已開滿城。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又有幾人能看清這紛雜的世俗人生。

注釋東欄:指詩人當時庭院門口的欄杆。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濃。柳絮:柳樹的種子。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因以為稱。雪:這裡喻指梨花。清明:清澈明朗。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東欄梨花 - 賞析

《東欄梨花》為北宋詩人蘇軾所做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狀梨花,以深青狀柳葉,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前兩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幾清明」是對偶的寫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樹,而是指一株梨樹一個作者自己,後兩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悵的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白色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變成了「一株雪」,寫的是淒清惆悵的意境,最後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這是補足前句「惆悵」的內容,更增添悲涼的氣氛。蘇軾的詩,一向以豪放著稱,像這樣悲涼的很是少見。

詩人完成這首詩已年屆不惑,翻來覆去也才只看過了40個清明,心中無法揣測還有幾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歲歲伴着漫天飄揚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則只有一個盛年,誠如作者在另一首詩中所嘆:「夢裡青春可得追?」這正是這首梨花詩深藏着的綿綿不盡的情思,它寄託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細膩而真實的寫照。▲

曾棗莊 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378-379 .

東欄梨花 - 創作背影

此詩是四十一歲的詩人於公元1077年(北宋熙寧十年)所作。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冬天,蘇軾離開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接任蘇東坡密州知府職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蘇軾到徐州赴任,寫了五首絕句給孔宗翰。這是其中的一首。

曾棗莊 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378-379 .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前怪石供》

蘇軾 〔宋代〕

《禹貢》:「 青州有鉛、松、怪石。

」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 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 雖巧者以意繪畫有不能及, 豈古所謂「 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 生於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間石皆若此, 則今之凡石復為「 怪」 矣。

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

雖然,自禹以來怪之矣。

齊安小兒浴於江,時有得之者。

戲以餅餌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

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處,以為群石之長,又得古銅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

而廬山歸宗佛印禪師適有使至,遂以為供。

禪師嘗以道眼觀一切, 世間混淪空洞,了無一物;雖夜光尺璧與瓦礫等,而況此石; 雖然, 願受此供。

灌以墨池水, 強為一笑。

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禪師,而力不能辦衣服飲食臥具者,皆得以淨水注石為供, 蓋自蘇子瞻始。

時元豐五年五月,黃州東坡雪堂書。

《僧惠勤初罷僧職》

蘇軾 〔宋代〕

軒軒青田鶴,鬱郁在樊籠。

既為物所縻,遂與吾輩同。

今來始謝去,萬事一笑空。

新詩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風入齒牙,出語如風松。

霜髭茁病骨,飢坐聽午鍾。

非詩能窮人,窮者詩乃工。

此語信不妄,吾聞諸醉翁。

复制

《江城子·膩紅勻臉襯檀唇》

蘇軾 〔宋代〕

膩紅勻臉襯檀唇。

晚妝新。

暗傷春。

手捻花枝,誰會兩眉顰。

連理帶頭雙飛燕,留待與、個中人。

淡煙籠月繡簾陰。

畫堂深。

夜沉沉、誰道連理,能系得人心。

一自綠窗偷見後,便憔悴、到如今。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蘇軾 〔宋代〕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

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蘇軾 〔宋代〕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記承天寺夜遊 / 記承天夜遊》

蘇軾 〔宋代〕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少年游·送元素》

蘇軾 〔宋代〕

千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紅粉尊前深懊惱。休道。怎生留得許多情。記得明年花絮亂。須看。泛西湖是斷腸聲。

复制

《西江月 黃州中秋》

蘇軾 〔宋代〕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悽然北望。

复制

《太白詞,並敘 其五》

蘇軾 〔宋代〕

神之來,悵何晚。山重複,路幽遠。神之去,飄莫追。德未報,民之思,永萬祀兮。

复制

《和王斿二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裊裊春風送度關,娟娟霜月照生還。遲留歲暮江淮上,來往君家伯仲間。

未厭冰灘吼新洛,且看松雪媚南山。野梅官柳何時動,飛蓋長橋待子閒。

复制

《贈眼醫天彥若》

蘇軾 〔宋代〕

鍼頭如麥芒,氣出如車軸。

間關脈絡中,性命寄毛粟。

而況清淨眼,內景含天燭。

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

而子於其間,來往施鋒鏃。

笑談紛自若,觀者頸為縮。

運鍼如運斤,去翳如拆屋。

常疑子善幻,他技雜符祝。

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矚。

形骸一塵垢,貴賤兩草木。

世人方重外,妄見瓦與玉。

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與翳,是翳要非目。

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麥菽。

寧聞老農夫,去草更傷谷。

鼻端有餘地,肝膽分楚蜀。

吾於五輪間,蕩蕩見空曲。

如行九軌道,並驅無擊轂。

空花誰開落,明月自朏朒。

請問樂全堂,忘言老尊宿。

复制

《游寶雲寺,得唐彥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晝一》

蘇軾 〔宋代〕

出處榮枯一笑空,十年社燕與秋鴻。

誰知白首長河路,還臥當時送客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