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棄疾 / 卷八·南宋詞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拼 译 译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宋代〕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髮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呂叔潛:名大虬,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被白髮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詩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楊 忠 .辛棄疾詞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7-19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 賞析

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實的奇思妙想與現實中的思想矛盾結合起來,體現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託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藉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髮已多,作者怎能不對着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髮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下片抒寫作者的豪情壯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風直上萬里長空,俯瞰祖國的山河。毫無疑義,這是他愛國思想的寫照。「直下」,這裡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後又從天上寫到人間,傳說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樹擋住了許多月光。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國大地,作者在最後兩句寫道,聽人說:砍去那些搖晃(婆娑)的桂樹枝葉,月亮便會更加光明。這是含蓄地說,剷除投降派的阻礙,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復中原事業的勝利。唐朝偉大的詩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對月》詩里寫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這裡辛棄疾用「人道是」三個字,表示前人曾說過這個意思。

作者這裡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徵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藉助於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邱俊鵬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 創作背影

據詞題可知,此詞當作於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傳位於其族侄趙昚(孝宗),一時之間,南宋朝野瀰漫着準備抗戰的氣氛。但經「符離之敗」,「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趙昚《美芹十論》;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議》,七年之內,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覆陳說恢復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採納。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作者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愿。▲

邱俊鵬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楊 忠 .辛棄疾詞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7-19 .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其它诗文

《滿江紅(和傳岩叟香月韻)》

辛棄疾 〔宋代〕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還怪、冰霜側畔,蜂兒成簇。

更把香來薰了月,卻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軸。

枝夭裊,蟠龍斛。

快酒兵長俊,詩壇高築。

一再人來風味惡,兩三杯後花緣熟。

記五更、聯句失彌明,龍銜燭。

复制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

辛棄疾 〔宋代〕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

多情白髮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閒意態,細生涯。

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閩憲別諸君》

辛棄疾 〔宋代〕

細聽春山杜宇啼。

一聲聲是送行詩。

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岩石臥,趁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誦北山移。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辛棄疾 〔宋代〕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卜算子·荷花》

辛棄疾 〔宋代〕

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占斷人間六月涼,期月鴛鴦浦。根底藕絲長,花里蓮心苦。只為風流有許愁,更襯佳人步。

复制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約上元重來》

辛棄疾 〔宋代〕

少日猶堪話別離。老來怕作送行詩。極目南雲無過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無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後會丁寧何日□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

复制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

辛棄疾 〔宋代〕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下。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复制

《鷓鴣天·元谿不見梅》

辛棄疾 〔宋代〕

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門都向水邊開。亂雲剩帶炊煙去,野水閒將白影來。穿窈窕,歷崔嵬。東林試問幾時栽。動搖意態雖多竹,點綴風流卻少梅。

复制

《鷓鴣天·用前韻和趙文鼎提舉賦雪》

辛棄疾 〔宋代〕

莫上扁舟向剡溪。淺斟低唱正相宜。從□犬吠千家白,且與梅成一段奇。香暖處,酒醒時。畫檐玉箸已偷垂。笑君解釋春風恨,倩拂蠻箋只費時。

复制

《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

辛棄疾 〔宋代〕

片帆何太急。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嘆息。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轉頭陳跡。飛鳥外,晚煙碧。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

复制

《賀新郎·拄杖重來約》

辛棄疾 〔宋代〕

拄杖重來約。對東風、洞庭張樂,滿空簫勺。巨海拔犀頭角出,來向此山高閣。尚兩兩、三三前卻。老我傷懷登臨際,問何方、可以平哀樂。唯酒是,萬金藥。勸君且作橫空鶚。便休論、人間腥腐,紛紛烏攫。九萬里風斯在下,翻覆雲頭雨腳。更直上、崑崙濯發。好臥長虹陂十里,是誰言、聽取雙黃鶴。推翠影,浸雲壑。

复制

《賀新郎 賦水仙》

辛棄疾 〔宋代〕

雲臥衣裳冷。

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

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

愛一點、嬌黃成暈。

不記相逢曾解佩,甚多情、為我香成陣。

待和淚,收殘粉。

靈均千古懷沙恨。

恨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

煙雨淒迷[亻孱][亻愁]損,翠袂搖搖誰整?

謾寫入、瑤琴幽憤。

弦斷招魂無人賦,但金杯的礫銀台潤。

愁[歹帶]酒,又獨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