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辛弃疾 / 卷八·南宋词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拼 译 译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宋代〕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杨 忠 .辛弃疾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7-19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邱俊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创作背影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邱俊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杨 忠 .辛弃疾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7-19 .

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其它诗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辛弃疾 〔宋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辛弃疾 〔宋代〕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

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复制

《祝英台近·水纵横》

辛弃疾 〔宋代〕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

余醉,未及答。

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

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

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

《谒金门(和陈提干)》

辛弃疾 〔宋代〕

山共水。

美满一千余里。

不避晓行并早起。

此情都为你。

不怕与人忧_。

只怕被人调戏。

因甚无个阿鹊地。

没工夫说里。

复制

《念奴娇(重九席上)》

辛弃疾 〔宋代〕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

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

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

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

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复制

《出塞(春寒有感)》

辛弃疾 〔宋代〕

莺未老。

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复制

《定风波(自和)》

辛弃疾 〔宋代〕

金印累累佩陆离。

河梁更赋断肠诗。

莫拥旌旗真个去。

何处。

玉堂元自要论思。

且约风流三学士。

同醉。

春风看试几枪旗。

从此酒酣明月夜。

耳热。

那边应是说侬时。

复制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斡和章)》

辛弃疾 〔宋代〕

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

逍遥小大自适,鹏鷃何殊。

君如星斗,灿中天、密密疏疏。

荒草外,自怜萤火,清光暂有还无。

千古季鹰犹在,向松江道我,问讯何如。

白头爱山下去,翁定嗔予。

人生谩尔,岂食鱼、必鲙之鲈。

还自笑,君诗顿觉,胸中万卷藏书。

复制

《踏歌》

辛弃疾 〔宋代〕

攧厥。

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

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

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

有春归花落时节。

复制

《满江红·紫陌飞尘》

辛弃疾 〔宋代〕

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毂。

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

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

问流莺、能说故园无,曾相熟。

岩泉上,飞凫浴。

巢林下,栖禽宿。

恨荼蘼开晚,谩翻船玉。

莲社岂堪谈昨梦,兰亭何处寻遗墨。

但羁怀、空自倚秋千,无心蹴。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