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游蘭溪 / 游沙湖
拼 译 译

《游蘭溪 / 游沙湖》

蘇軾 〔宋代〕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

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

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

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游蘭溪 / 游沙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離黃州東南三十安是沙湖,又叫螺螄店。我在那安買了田地,因為去查田地的好壞,得了病。聽說麻橋人龐安常善於醫病,但是耳朵聾,就去他那安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超過一般人,我用紙寫字給他看,寫不了幾水,他就能夠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倆都是當代的怪人。」

病好之後,我和他一同去遊覽清泉寺。清泉寺在蘄水縣城外兩安左右。那安有水王羲之的洗筆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蘭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詩歌:「山下蘭芽兒,短短的,浸在溪水安,松林安沙子路上好乾淨,沒有污泥。傍晚的雨瀟瀟下,子規鳥正在鳴啼。誰說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請你看看那蘭溪水吧,還能流向西!在晚年的時光中不1隻是去感慨時光易逝。」這一天,我們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注釋黃州: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因:因為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壞。相:察看龐安常:當時有名的醫生,不止醫道高,而且不少醫學著作,《宋史·方技傳》安有他的傳善醫:善於醫病。而,但,卻。遂:就,於是。求療:請求治療。穎悟:聰穎,有悟性。書:寫。輒(zhé):就。了:了解。戲:開玩笑。異人:奇異的人。郭:城。王逸少: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甘:甜。蘭芽:剛長出的蘭花幼芽。蕭蕭:同瀟瀟,風雨聲。子規:杜鵑鳥。休將白髮唱黃雞:在晚年的時光中不1隻是去感慨時光易逝。是:這。▲

弓保安主編 姜光斗編著.蘇軾散文精品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09-111

游蘭溪 / 游沙湖 -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交代沙湖的地點及認識龐安常的機緣。因相田到沙湖而得疾。於是至麻橋請龐安常治療,這就得以認識了龐安常,引出了下層的記人。

第二層記人與寫景。作者這裡寫與龐安常交談很有情趣。在記龐安常時,作者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徵:「穎悟絕人」。「以紙畫字」三句是具體說明安常穎悟過人的地方。由於耳聾了,聽不到別人的話,但能從觀察說話人的神情中了解對方話語的意思,然後用紙寫出幾個字來表示他聽懂的內容,以求驗證。這就照應了第一層的。「善醫而聾」「遂往求療」「余戲之」 的三句話,很風趣,說明作者與龐安常的親密關係。「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承上啟下,轉入記游。這層景語不多,但一路有佳景: 「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作者在眾多景物中突出蘭溪,在蘭溪中又捕捉了溪水西流的特徵,這是作者發抒情感的契機。

第三層引歌抒情。這首詞調名是《浣溪沙》。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寫實之筆描繪了一場春雨後的景象。素以溪邊多蘭著稱的蘭溪,蘭草已經長出短短的嫩芽,浸染謄溪水兩岸。暮雨中杜鵑哀啼。這裡作者觸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故景中寓情, 烘託了妻涼悲戚心境。詞的下片,就流水西流來證明事物終歸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生也有返老還童的可能,它再現了作者遭受人生重大打擊後不自悲、不氣餒、不自暴自棄的進取精神。同時, 也是勸勉人們不要一味地在那裡感嘆「黃雞催曉」,而要奮發有為。這就顯示了他那「奮厲有當世志」的品格氣質。

末句「劇飲而歸」,以歡快作結。全文情、理、文兼勝,相得益彰,隨物賦形,無不如意。

前者以文敘事,說得簡潔、生動,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一「穎悟絕人」的「異人」形象。後者以詞說理,前片寫景,畫出暮春村野景象;後片純作議論,且一反前人舊說,耐人尋味,而用語形象,能引人思。

清泉寺還與一位才異之人相關,就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惟此三人(王、龐、蘇)都是異常之人。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反其意而用之唱《浣溪沙》詞,這是一種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豪情,最後一起暢飲而後歸。這種人生情懷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種超然灑脫的韻致。▲

弓保安主編 姜光斗編著.蘇軾散文精品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09-111

(宋)蘇 軾撰.蘇軾黃州詩文評註: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12:179-180

林薇編著;吳小林主編.山水有清音 古代遊記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76頁

游蘭溪 / 游沙湖 - 創作背影

此文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又名《游蘭溪》,作者當時四十七歲。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知湖州,諫議大夫李定國。御史何大正上奏,誣他作詩文謗刺當朝,因而被下獄,當年十二月出獄,責受黃州團練副使,空掛虛名。當時作者打算在沙湖買田未成,去相田時認識了醫生龐安常,因而創作了這篇作品。

牛寶彤選注.三蘇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03月第1版:第207頁

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編.歷代遊記賞析:明天出版社,1985年02月第1版:第65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與子由弟書》

蘇軾 〔宋代〕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

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

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

不乘熱出,則抱水不干。

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

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

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

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复制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

蘇軾 〔宋代〕

江邊陣馬走千峰,問訊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

歸來晚歲同元亮,卻掃何人伴敬通。

賴有銅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瓏。

复制

《觀棋?並引?》

蘇軾 〔宋代〕

予素不解棋,嘗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於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自爾欲學,然終不解也。

兒子過乃粗能者,儋守張中日従之戲,予亦隅坐,竟日不以為厭也。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長松蔭庭,風日清美。

我時獨游,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鈎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哉游哉,聊復爾耳。

《書臨皋亭》

蘇軾 〔宋代〕

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

白雲左繚,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

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聚星堂雪》

蘇軾 〔宋代〕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亡妻王氏墓志銘》

蘇軾 〔宋代〕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於京師。

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軾銘其墓曰: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貢進士方之女。

生十有六年而歸於軾,有子邁。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

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

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

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從軾官於鳳翔。

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

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

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

」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

其死也,蓋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軾曰:「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

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

」未期年而先君沒,軾謹以遺令葬之,銘曰:君得從先夫人於九泉,余不能。

嗚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

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

嗚呼哀哉!。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石鐘山記》

蘇軾 〔宋代〕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

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蘇軾 〔宋代〕

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捲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复制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 其十二 杏》

蘇軾 〔宋代〕

開花送餘寒,結子及新火。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

复制

《送竹香爐》

蘇軾 〔宋代〕

枯槁形骸惟見耳,凋殘鬢髮只留須。

平生大節堪為底,今日灰心始見渠。

复制

《送亞匏之粵東 其二》

蘇軾 〔宋代〕

嗟君行矣慎風波,住尚銷魂奈別何。時事休談宜痛飲,知音更少莫悲歌。

天將過海傳蘇軾,地有高台吊尉佗。聞道嶺南頻報捷,戰塵不似故鄉多。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