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韦应物 /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拼 译 译

《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韦应物 〔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 /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15-216
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7-258

赋得暮雨送李胄 / - 赏析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1-193
韦应物

作者: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其它诗文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韦应物 〔唐代〕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复制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

韦应物 〔唐代〕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

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

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复制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韦应物 〔唐代〕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

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复制

《南池宴钱子辛,赋得科斗》

韦应物 〔唐代〕

临池见科斗,美尔乐有馀。

不忧网与钩,幸得免为鱼。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复制

《易言》

韦应物 〔唐代〕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

疾影随形不觉至,千钧引缕不知绝。

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结。

复制

《棕榈蝇拂歌》

韦应物 〔唐代〕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

文如轻罗散如发,马尾牦牛不能絜.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上有纤罗萦缕寻未绝。

左挥右洒繁暑清,孤松一枝风有声。

丽人纨素可怜色,安能点白还为黑。

复制

《马明生遇神女歌》

韦应物 〔唐代〕

学仙贵功亦贵精,神女变化感马生。

石壁千寻启双检,中有玉堂铺玉簟。

立之一隅不与言,玉体安隐三日眠。

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

安期先生来起居,请示金铛玉佩天皇书。

神女呵责不合见,仙子谢过手足战。

大瓜玄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霞凝。

赐仙复坐对食讫,颔之使去随烟升。

乃言马生合不死,少姑教敕令付尔。

安期再拜将生出,一授素书天地毕。

复制

《金谷园歌》

韦应物 〔唐代〕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

晋武平吴恣欢燕,馀风靡靡朝廷变。

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

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复制

《燕衔泥》

韦应物 〔唐代〕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

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

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

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

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复制

《鸢夺巢》

韦应物 〔唐代〕

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

吞鹊之肝啄鹊脑,窃食偷居还自保。

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

可怜百鸟纷纵横,虽有深林何处宿。

复制

《贵游行》

韦应物 〔唐代〕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

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

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

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

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

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

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

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

风雨愆岁候,兵戎横九州。

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

复制

《杂曲歌辞。行路难》

韦应物 〔唐代〕

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

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

傍人见环环可怜,不知中有长恨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