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歸仁 / 萱妹痛兄而殞作訣妹辭
拼

《萱妹痛兄而殞作訣妹辭》

歸仁 〔唐代〕

如欲有雲,不知何言。中心冥頑,孰為心酸。我有女弟,曰嬪於陳。

孝恭無間,族姻歸仁。天祻吾門,兩兄繼捐。子不勝喪,從之九泉。

嗟我與子,名為弟昆。少小相依,長而遂分。此分非他,子亡我存。

各有恨淚,流為黃泉。往者萬古,來者億年。爾我甚殊,倏忽其間。

手足奚親?萍梗奚緣?我尋子形,柷若夢殘。兀然驚疑,匪醉而顛。

嗟我與子,名為弟昆。曾謂弟昆,不如路人。子為枯骸,我為遊魂。

從此長絕,理無復全。

复制

萱妹痛兄而殞作訣妹辭 - 賞析

歸仁

作者:歸仁

歸仁,唐末至五代初洛陽靈泉寺僧人。嗣疏山匡仁。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羅隱卒後,有詩悼之。又與沈彬相識。《景德傳燈錄》卷二〇有傳。為詩長於近體。《全唐詩》存詩6首。

歸仁其它诗文

《縣有父子訟者走以魯人之法聽之喜其改悔而作》

歸仁 〔唐代〕

父子本天性,情緣私愛暌。寧留今夕忍,無作望思悲。

克己歸仁禮,回心即孝慈。同年千古意,聖相不吾欺。

复制

《宿歸仁寺》

歸仁 〔唐代〕

精藍置屋切雲根,此地何從着世紛。

縹緲僧窗更臨水,氛氳崖樹欲參雲。

青山細認千重疊,暮氣徐觀萬里曛。

兩岸蟲鳴燈一點,舟人相語夜深聞。

复制

《御閣端午帖子》

歸仁 〔唐代〕

彩絲祝壽芳辰啟,紫禁凝旒瑞日長。

億兆歸仁天佑德,綿綿真蔭水無疆。

复制

《壽外舅汪稼門先生七十 其二》

歸仁 〔唐代〕

從來康壽歸仁者,亦有耆英作藎臣。公以大儒持節鉞,天教貞干邁松筠。

常存一事無欺意,自定千秋不朽身。那羨香山圖九老,逃禪晚歲尚迷津。

复制

《閒居雜興 其一》

歸仁 〔唐代〕

塵途爭捧檄,皇皇曰為親。苟遂犬馬事,而墜百年身。

曾子能養志,顏生重歸仁。豈無負米者,揚親億萬春。

家有聖善母,七十共艱辛。容我衡門老,朝夕共鱸蓴。

复制

《聞京師建社二首 其一》

歸仁 〔唐代〕

京國誰開社約新,乾坤一脈系情親。盡登耆舊歸仁里,莫遣風流落後塵。

草草盤餐從古俗,班班圖史總天真。春筵朗月通南極,常照江城鶴髮人。

复制

《送孝廉凌澹兮歸仁化山居》

歸仁 〔唐代〕

重客臨邛似長卿,十年詞賦早知名。琴心不作求凰曲,旅思翻彈別鶴聲。

把臂論文今夕酒,暮雲春樹異時情。羨君家住千峰上,雪霽開窗坐玉京。

复制

《熱甚》

歸仁 〔唐代〕

四壁除遮障,炎風似熾爐。汗隨停扇滴,氣逐漱冰蘇。

銷暑露寒殿,歸仁扇暍圖。一杯槐葉冷,誰致錦屠蘇。

复制

《春秋戰國門。宋子罕》

歸仁 〔唐代〕

子憐溫潤欲歸仁,吾貴堅廉是寶身。

自有不貪身內寶,玉人徒獻外來珍。

复制

《前漢門樊崇徐宣》

歸仁 〔唐代〕

庸中佼佼鐵錚錚,百萬長驅入帝京。

首事縱隳三善在,歸仁何慮不全生。

复制

《歌詩三章 其三 【遠夷懷德歌】》

歸仁 〔唐代〕

荒服之外。土地磽埆。食肉衣皮。不見鹽谷。吏譯傳風。大漢安樂。

攜負歸仁。觸冒險狹。高山岐峻。緣崖磻石。木薄發家。百宿到洛。

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長願臣僕。

复制

《尚德緩刑書》

歸仁 〔唐代〕

  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

  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

  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咸寧。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⒅,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