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孔子 / 雜懷
拼

《雜懷》

孔子 〔先秦〕

夷齊雖渴死,不飲盜泉漿。顏回雖餓死,不食覆車糧。

蝍蛆甘腐帶,青蠅嗜惡壤。鳳凰翔千仞,振足來高岡。

君子秉大道,緬邈羲與黃。豈無曲者容,不若抗而方。

孔子不伯周,管仲不皇唐。小人徒唧唧,誰與論短長。

复制

雜懷 - 賞析

孔子

作者: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其它诗文

《汲冢懷古》

孔子 〔先秦〕

邇迤伍城郡,背水猶陳圖。魏陵廢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樹慘不春,穿穴狐狸墟。我來登其顛,懷古心躊躇。

憶當戰國際,安釐亦狂且。澤麋被皋比,坐為秦人驅。

敗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不知身後藏,安用書十車。

上窺姒與商,下逮蒼周書。零亂竹簡光,詭說何紛拿。

征南辨已詳,多出行怪徒。稽古不適正,死為毛穎誣。

其中亟當辨,阿衡被夷誅。孔子修六經,亦已防姦污。

大書一德後,薨葬開亳都。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無。

茲焉萬世程,洋洋真聖謨。何煩事幽賾,致遠泥所趨。

長歌望陵去,樂過風乎雩。

复制

《延祐三年東平申屠先生掾山南憲司行部夷陵毀曹操祠為孔子廟歌頌賦論者夥矣後四十年余亦賦一首》

孔子 〔先秦〕

西陵歸來忽千古,操也何嘗稱魏武。黃牛峽口不曾來,亦有巴人建祠宇。

巴人日日迎送神,男能唱歌女能舞。一方說是鬼奸雄,血食依憑出巫語。

精靈托汝據荊襄,魂魄何由歸鄴許。今年偶值申屠君,削吾尊罍徹吾俎。

茫茫穹壤復何之,夜夜荒林怨風雨。無顏可見山陽公,有恨猶思茂陵土。

當時賊漢豈獨孤,同日舉兵皆可數。高文一落在人間,只得群公誚狂虜。

寄與扶傾濟弱人,慎勿欺心背其主。

复制

《訓儉示康》

孔子 〔先秦〕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复制

《書尚書古文孔傳後》

孔子 〔先秦〕

魯恭王壞孔子宅,絲竹之音出四壁。中有古文維《尚書》,安國得之如拱璧。

奏朝擬請立學官,巫蠱事起遂中格。公孫嗣位耽名律,博陸不學遺經籍。

昇平尚亡三篋書,況值漸台兵火迫。張霸偽篇紛然淆,七緯書尤聲赫赩。

白水真人亦好讖,明章後始垂典冊。馬鄭大儒皆讀緯,誰從孔壁探舊策。

高密未觀真古文,遇所引書皆注逸。典寶鳩方贗鼎陳,汩作九共爭指摘。

何人私獲安國書,匹夫懷璧深藏匿。永嘉之亂戎車逼,浮江遂逐五馬跡。

斯文天道呵護深,先聖神靈永珍錫。至寶誰呈喜璧全,豫章內史梅名賾。

黑白辨矣定一尊,《釋文》《正義》確不易。六朝以來無間然,千餘年人心帖懌。

劉氏知幾著《史通》,亦為古文並赤幟。帝王之道本於心,中多二帝派傳嫡。

豈惟淵雲夢未窺,董賈猶為戶外客。何物小儒作疏證,邪辭欲奪談經席。

毛氏亦好詆前賢,《儀禮》妄思辭而辟。說《詩》斥《序》考亭功,毛力攻朱如勁敵。

獨為此書樹屏藩,十目羅羅應紀績。

复制

《鳳凰詠》

孔子 〔先秦〕

鳳凰不出世,徘徊念九州。必逢舜與文,始肯一來游。

寥寥三代後,無足當其求。抱瑞層霄上,下憫江河流。

孔子老刪述,麒麟掩荒丘。何關鳳德衰,祇為天地憂。

复制

《素闇為鄒侍講仲熙賦》

孔子 〔先秦〕

結髮已學道,而有高世姿。衡門遠氛濁,韋布聊棲遲。

黽勉事耕稼,蔬食甘藿藜。中年遘休運,遂與林壑辭。

辟雍起名譽,卓為學者師。超登列清要,侍從職論思。

忠誠彌激切,耿分恆不移。俛仰靡愧怍,操存無外馳。

安行任所適,進退何委蛇。圖書列左右,翰墨復在茲。

沈潛探幽賾,涵詠窺聖涯。孔子貴知命,順理無不宜。

孟軻養浩然,力行復何疑。尚友千載士,聖賢以為期。

复制

《戊午元日二首》

孔子 〔先秦〕

過去光陰箭離弦,河清易俟鬢難玄。

再加孔子從心歲,三倍周郎破賊年。

耄齒阻陪鳩杖列,瞽言曾獻獸樽前。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學香山也自賢。

敗絮蕭然擁病身,久疎朝謁作閒人。

公卿各趁黃麾仗,賓客誰看烏角巾。

菱照無情難諱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臥聞兒女夸翁健,詩句年光一樣新。

复制

《寄朗州徐員外》

孔子 〔先秦〕

江嶺昔飄蓬,人間值俊雄。關西今孔子,城北舊徐公。

清夜遊何處,良辰此不同。傷心幾年事,一半在湖中。

复制

《琴操十首。猗蘭操》

孔子 〔先秦〕

(孔子傷不逢時作。古琴操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

無有定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复制

《孔子世家贊》

孔子 〔先秦〕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复制

《曾子不受邑》

孔子 〔先秦〕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選自漢·劉向《說苑》)

复制

《成相雜辭》

孔子 〔先秦〕

請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

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

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近讒。

忠臣蔽塞主勢移。曷謂賢。

明君臣。上能尊主愛下民。

主誠聽之。天下為一四海賓。

主之孽。讒人達。

賢能遁逃國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為桀。世之災。

妬賢能。飛廉知政任惡來。

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台。

武王怒。師牧野。

紂卒易鄉啟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於宋立其祖。世之衰。

讒人歸。比干見刳箕子累。

武王誅之。呂尚招麾殷民懷。

世之禍。惡賢士。

子胥見殺百里徒。穆公得之。

強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惡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絀。春申道綴基畢輸。

請牧基。賢者思。

堯在萬世如見之。讒人罔極。

險陂傾側此之疑。基必施。

辯賢罷。文武之道同伏戲。

由之者治。不由者亂何疑為。

凡成相。辯法方。

至治之極復後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說誠不祥。治復一。

脩之吉。君子執之心如結。

眾人貳之。讒夫棄之形是詰。

水至平。端不傾。

心術如此象聖人。□而有勢。

直而用抴必參天。世無王。

窮賢良。暴人芻豢仁人糟糠。

禮樂滅息。聖人隱伏墨術行。

治之經。禮與刑。

君子以脩百姓寧。明德慎罰。

國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後勢富。君子誠之好以待。

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

思乃精。志之榮。

好而一之神以誠。精神相反。

一而不貳為聖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辭不蹷。

君子道之順以達。宗其賢良辯其殃孽□□□。

請成相。道聖王。

堯舜尚賢身辭讓。許由善卷。

重義輕利行顯明。堯讓賢。

以為民。氾利兼愛德施均。

辯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

堯授能。舜遇時。

尚賢推德天下治。雖有賢聖。

適不遇世孰知之。堯不德。

舜不辭。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萬物備。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賢不失序。

外不避仇。內不阿親賢者予。

禹勞心力。堯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舉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穀殖。夔為樂正鳥獸服。

契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鴻。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決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親為民行勞苦。

得益皋陶。橫革直成為輔。

契玄王。生昭明。

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

天乙湯。論舉當。

身讓卞隨舉牟光。□□□□道古賢聖基必張。

□□願陳辭。世亂惡善不此治。

隱諱疾賢。良由姦詐鮮無災。

患難哉阪為先聖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

後未知更何覺時。不覺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大迷惑。

悖亂昏莫不終極。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惡正直。正直惡。

心無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無故。不知戒。

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反覆言語生詐態。人之態。

不如備。爭寵疾賢利惡忌。

妬功毀賢。下斂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失輔勢。

任用讒夫不能制。郭公長父之難。

厲王流於彘。周幽厲。

所以敗。不聽規諫忠是害。

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亂世。

欲對衷言不從。恐為子胥身離凶。

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

觀往事。以自戒。

治亂是非亦可識。□□□□托於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言治方。

君論有五約以明。君謹守之。

下皆平正國乃昌。臣下職。

莫游食。務本節用財無極。

事業聽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職。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與孰私得。君法明。

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

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

君法儀。禁不為。

莫不說教名不移。脩之者榮。

離之者辱孰它師。刑稱陳。

守其銀。下不得用輕私門。

罪禍有律。莫得輕重威不分。

請牧祺。用有基。

主好論議必善謀。五聽循領。

莫不理續主執持。聽之經。

明其請。參伍明謹施賞刑。

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言有節。

稽其實。信誕以分賞罰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隱遠至。

觀法不法見不視。耳目既顯。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謹將之無敵鈹滑。

下不私請。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謹脩。君制變。

公察善思論不亂。以治天下。

後世法之成律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