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前不見古人)

/ 诗人(前不見古人) / 小说(前不見古人) / 古籍(前不見古人)

《蓦山溪(忆古人诗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因成此词)》

赵长卿 〔宋代〕

满城风雨,又是重阳近。

黄菊媚清秋,倚东篱、商量开尽。

红萸白酒,景物一年年,人渐远,梦还稀,赢得无穷恨。

钗分镜破,一一关方寸。

强醉欲消除,醉魂醒、凄凉越闷。

鸳鸯宿债,偿了恶因缘,当时事,只今愁,斑尽安仁鬓。

复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皎然 〔唐代〕

日月人间短,何时此得仙。

古山春已尽,遗渚事空传。

不见腾云驾,徒临洗药泉。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复制

《虞博士扁所居东西曰陶曰邵以寓尚友古人之意各赋一首》

尹廷高 〔元代〕

重华苗裔许谁同,寓意阶前旧菊丛。一片古音人未识,无弦琴里操南风。

复制

《虞博士扁所居东西曰陶曰邵以寓尚友古人之意各赋一首其二》

尹廷高 〔元代〕

髣髴行窝旧典型,神游八极手鞭霆。群儿斗草春风乱,欹枕窗前看画屏。

复制

《予自存博解印归乡心日夜相趣古人有名山川处辄忘归然归未易忘也梦得一联续之》

仇远 〔元代〕

业风宦海足波澜,常忆西湖南北山。熟处肯忘生处乐,别时虽易见时难。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檄归田我未閒。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

复制

《我思古人》

陈深 〔宋代〕

繄古人之寥寥兮,夫何思之弗谖。蹇余生之独后兮,曾不得与之周旋。

旷斯世而勿见兮,故增欷而永叹。抚遗籍而玄览兮,幸所闻之可尊。

彼丹心之耿著兮,谅虽亡而实存。苟溯风而遐契兮,尚何有于古今。

览元化兮无穷,感徂景兮如驶。余发兮种种,余怀兮亹亹。

驷黄虬兮遐征,仰超然之高轨。猗圣言兮如天,至道兮如海。

超鸿濛兮何极,窥浩茫兮无涘。孰导余以正适兮,遵坦涂而容曳。

惟谅友之昭昭,庶订余之愦愦。呜呼噫嘻,古之人兮,惠我无疆。

忽不见兮心之伤,余之思兮曷云其忘。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非夫君之相和兮,谁逍遥以徜徉。

复制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宋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复制

《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强》

王令 〔宋代〕

我思古人兮,不古今之异时。

生兹世之谁期,欲勿思而奈何。

独斯人之不见,聊永怀而自歌。

乐吾行之舒舒,忘兹世之汲汲。

睇万里以自惊兮,岂宁俯以效拾。

载重道远兮,予欲行而谁与。

累九鼎以自重兮,顾尪羸之弗举。

矫身以为衡兮,权世之重轻。

广道以为路兮,听人之来去。

复制

《古人名诗》

权德舆 〔唐代〕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

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

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

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复制

《潞公与梅圣俞论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如枯桑》

郑刚中 〔宋代〕

江梅非凡根,先春花南枝。

玲珑皆瑶英,雕镌谁为之。

天高孤芳寒,风来幽香随。

朝暾晞霜华,兰膏涂真妃。

移之当疏帘,吟肠清相宜。

吾将谗花神,妖红徒纷披。

何如今江梅,芬芳无休时。

终愁芝兰嗔,侵渠名声衰。

复制

《信手翻古人诗随所得次韵二首 其二 除夜沐浴》

陆游 〔宋代〕

孔门春服成,弟子从沂浴。

老氏坐中庭,庄生记新沐。

古圣自洁清,如日浴旸谷。

岂比流俗人,虮虱生桎梏。

老人喜时节,良夕当爆竹。

未濯三生垢,汤沐意亦足。

岂惟寓萧散,亦以洗荣辱。

悠然独酌罢,投枕睡已熟。

复制

《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

沈继祖 〔明代〕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着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复制

《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

皮日休 〔唐代〕

北顾欢游悲沈宋,南徐陵寝叹齐梁。

水边韶景无穷柳,寒被江淹一半黄。

复制

《寒日古人名》

陆龟蒙 〔唐代〕

初寒朗咏裴回立,欲谢玄关早晚开。

昨日登楼望江色,鱼梁鸿雁几多来。

复制

《予自存博解印归乡心日夜相趣古人有名山川处》

仇远 〔元代〕

业风宦海足波澜,常忆西湖南北山。

熟处肯忘生处乐,别时虽易见时难。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檄归田我未閒。

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

复制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宋代〕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古人铸鉴》

沈括 〔宋代〕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

《古人谈读书》

佚名 〔未知〕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