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雜家類 / 老老恆言 / 卷三(鞋)
拼

老老恆言

〔子部〕

鞋即履也,舄也。《古今注》曰:「以木置履底,干臘不畏泥濕。」《輟耕錄》曰:「舄本鵲字,舄象取諸鵲,欲人行步知方也,今通謂之鞋。」鞋之適足,全系乎底,底必平坦,少彎即礙趾,鞋面則任意為之。樂天嘗作「飛雲履」,黑綾為質,素紗作雲朵,亦創製也。

用毯制底最佳,暑月仍可着,熱不到腳底也。鋪中所售布底及紙底,俱嫌堅實,家制布底亦佳。製法:底之向外一層,薄鋪絮,再加布包,然後針緝。則着地和軟,且步不作聲,極為稱足。

底太薄,易透濕氣。然薄猶可取,晴燥時穿之,頗輕軟;若太厚,則堅重不堪穿。唐釋清珙詩,所謂「老年腳力不勝鞋」也。底之下,有用皮托者,皮質滑,以大棗肉擦之,即澀滯,總不若不用尤妥。

《事物紀原》曰:「草謂之屨,皮謂之履。」今外洋哈刺八,有底面純以皮製,內地亦多售者,式頗雅。黃梅時潮濕,即居常可穿,非雨具也。然質性堅重,老年非宜。

鞋取寬緊恰當。惟行遠道,緊則便而捷。老年家居宜寬,使足與鞋相忘,方能穩適。《南華經》所謂「忘足履之適」也。古有履用帶者,寬則不妨帶系之。按元《輿服制》:「履有二帶」,帶即所以綰履者。

冬月足冷,勿火烘,脫鞋趺坐,為暖足第一法。綿鞋亦當辦,其式鞋口上添兩耳,可蓋足面;又式如半截靴,皮為里,愈寬大愈暖,鞋面以上不縫,聯小鈕作扣,則脫着便。

陳橋草編涼鞋,質甚輕,但底薄而松,濕氣易透,暑天可暫着。有棕結者,棕性不受濕,梅雨天最宜。黃山谷詩云:「桐帽棕鞋稱老夫」,又張安國詩云:「編棕織蒲繩作底,輕涼堅密穩稱趾」,俱實錄也。

製鞋有純用綿者,綿捻[niǎn用手指搓轉]為條,染以色,面底俱以綿編。式以粗俗,然和軟而暖,勝於他制。臥室中穿之最宜,趺坐亦穩帖。東坡詩,所謂「便於盤坐作跏趺」也。又《本草》曰:「以糯稻杆藉靴鞋,暖足去寒濕氣。」

暑天方出浴,兩足尚余濕氣,或辦拖鞋。其式有兩旁無後跟,鞋尖亦留空隙,着少頃,即宜單襪裹足,毋令太涼。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雜器
  • 老老恆言
    老老恆言
    《老老恆言》作者曹廷棟,為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養生的專著,周作人對其評價甚高,稱是可以作為六十壽禮的好書。其最佳刻本為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棟的自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