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两汉 / 司马迁 / 屈原列传
拼 译 译

《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两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

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

懷王怒,大興師伐秦。

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

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

魏聞之,襲楚至鄧。

楚兵懼,自秦歸。

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

」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

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

」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

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

懷王怒,不聽。

亡走趙,趙不內。

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

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

王明,並受其福。

」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

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

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

屈原列传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裡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於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罷免。後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於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於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願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後,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很後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係!」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着楚國,心裡掛念着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於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所謂賢臣並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說:「井淘乾淨了,還沒有人喝井裡的水,使我心裡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着。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着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着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還)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由於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讚;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於直諫。從這以後,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所滅亡。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弔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注釋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於屈,他的後代遂以屈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國王族的同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國的王族同姓。楚懷王:楚威王的兒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於令尹。博聞強志:見識廣博,記憶力強。志,同「記」明於治亂:通曉國家治亂的道理嫻於辭令:擅長講話。嫻,熟悉。辭令,指外交方面應酬交際的語言。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複姓。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屬(zhǔ主):寫作。《離騷》:屈原的代表作,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關於詩題,後人有二說。一釋「離」為「罹」的通假字,離騷就是遭受憂患。二是釋「離」為離別,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慘怛(dá達):憂傷。蓋:表推測性判斷,大概。帝嚳(kù庫):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名。相傳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指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條貫:條理,道理。「見」同「現」。指:同「旨」。邇(ěr耳):近。「見」同「現」。稱物芳:指《離騷》中多用蘭、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疏:離開。濯淖(zhuó nào濁鬧):污濁。蟬蛻(tuì退):這裡是擺脫的意思。獲:玷污。滋:通「茲」,黑。皭(jiào叫)然:潔白的樣子。泥(niè聶):通「涅」,動詞,染黑。滓(zǐ子):污黑。絀(chù處):通「黜」,廢,罷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職位。從(zòng縱):同「縱」。從親,合縱相親。當時楚、齊等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楚懷王曾為縱長。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張儀:魏人,主張「連橫」,遊說六國事奉秦國,為秦惠王所重。詳:通「佯」。委:呈獻。質:通「贄」,信物。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陝西商州市東南。於,在今河南內鄉東。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發源於陝西商州市西北,東南流入河南。淅水,發源於南盧氏縣,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將軍。漢中:今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一帶。藍田:秦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鄧:春秋時蔡地,後屬楚,在今河南鄧州市一帶。明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靳尚:楚大夫。一說即上文的上官大夫。顧反:回來。反,通「返」。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齊、韓、魏攻楚,殺唐昧。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武關:秦國的南關,在今陝西省商州市東。內:同「納」。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雖放流:以下關於屈原流放的記敘,時間上有矛盾,文意也不連貫,可能有脫誤。世:三十年為一世。《易》:即《周易》,又稱《易經》。這裡引用的是《易經·井卦》的爻辭。渫(xiè謝):淘去泥污。這裡以淘乾淨的水比喻賢人。被:通「披」。披髮,指頭髮散亂,不梳不束。三閭大夫:楚國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官。哺(bū埠):吃,食。糟:酒渣。啜(chuò輟):喝。醨(lí離):薄酒。瑾、瑜:都是美玉。為: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察察:潔白的樣子。汶(mén門)汶:渾濁的樣子。皓(hào)皓:瑩潔的樣子。溫蠖(huò獲):塵滓重積的樣子。《懷沙》:在今本《楚辭》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為系屈原懷念長沙的詩。汨(mì密)羅:江名,在湖南東北部,流經汨羅縣入洞庭湖。宋玉:相傳為楚頃襄王時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辯》等作品傳世。唐勒、景差:約與宋玉同時,都是當時的詞賦家。「數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滅楚。賈生:即賈誼(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長沙王:指吳差,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的玄孫。太傅:君王的輔助官員。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內,流入洞庭湖。書:指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天問》、《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說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鵩鳥賦》:賈誼所作。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如:去、到。稚子:小兒子。▲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屈原列传 - 賞析

本文是一篇極為優秀的傳記文學。文章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跡為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熱烈歌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嚴厲地譴責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屈原留給後人的財富甚豐,他的高尚品德、愛國精神乃至文學成就,至今具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司馬遷

作者: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马迁其它诗文

《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兩漢〕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經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秋》辨是非,故長於治人。

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

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

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

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

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

夫不通禮義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

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

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

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

湯武之隆,詩人歌之。

《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

』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建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臣下百官力誦聖德,猶不能宣盡其意。

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

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

」於是論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

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

《外戚世家序》

司馬遷 〔兩漢〕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

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

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

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

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

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

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遂行,相如從。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鼓瑟。

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缻。

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

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鴻門宴》

司馬遷 〔兩漢〕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急擊勿失!」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

」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故聽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張良出,要項伯。

項伯即入見沛公。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沛公曰:「諾。

」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不如因善遇之。

」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莊則入為壽。

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王曰:「諾。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斗卮酒。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項王曰:「賜之彘肩。

」則與一生彘肩。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噲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乃令張良留謝。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

」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周亞夫軍細柳》

司馬遷 〔兩漢〕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

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

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史記·呂不韋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子楚為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呂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子楚曰:「然。為之奈何?」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呂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華陽夫人以為然,承太子間,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以為適嗣,以托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

复制

《讀漢文紀》

司馬遷 〔兩漢〕

西漢十二帝,孝文最稱賢。

百金惜人力,露台草芊眠。

千里卻駿骨,鷥旗影遷延。

上林慎夫人,衣短無花鈿。

細柳周將軍,不拜容櫜鞬。

霸業固以盛,帝道或未全。

賈生多謫宦,鄧通終鑄錢。

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後穿。

使我千古下,覽之一泫然。

賴有佞幸傳,賢哉司馬遷。

复制

《司馬遷》

司馬遷 〔兩漢〕

孔鸞負文章,不忍留枳棘。

嗟子刀鋸間,悠然止而食。

成書與後世,憤悱聊自釋。

領略非一家,高辭殆天得。

雖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

彼欺以自私,豈啻相十百。

复制

《雜劇·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司馬遷 〔兩漢〕

第一折

(沖末扮王府尹領張千上,詩云)束髮隨朝三十生,官居京兆有威權。可憐清操如秋水,不受人間枉法錢。老夫姓王名輔,字公弼。祖貫東京人氏。自中甲第以來,累蒙擢用,隨朝數載。因老夫廉能清正,口無惡言,心無妄慮,常孜孜於忠孝,不數數於功名。謝聖思可憐,所除長安府尹之職。不幸夫人早亡,止有一女,小字柳眉兒,年長一十八歲,未曾許聘。聖人賜俺開元通寶金錢五十文,永為家寶。老夫將金錢與女孩兒隨身懸帶,教他避邪驅惡。今奉聖人的命,明日三月初三,但是在京城裡外官員,市戶軍民,百姓人家,或妾或女,都要赴九龍池賞楊家一捻紅。那九龍池,周圍牽紅繩為界。紅繩里是文武官員家妻妾女孩兒,紅繩外是軍民百姓家妻妾女孩兒,系是聖語,非同小可。老夫叫將女孩兒出來。分付他明日去九龍池賞楊家一捻紅。孩兒那裡?(旦同梅香上,雲)妾身是王府尹的女兒,小宇柳眉,正在繡房中做女工。父親呼喚,不知有甚事。(梅香雲)老相公在前庭呼喚哩。(旦雲)咱見父親去來。(見科,雲)父親,叫你女兒有何分付?(王府尹雲)孩兒,叫你出來,不為別事。明日是三月三日,但是官員市戶軍民百姓妻妾女孩兒都要到九龍池上,賞楊家一捻紅。我叫你來收拾細車兒須索前去。(旦雲)父親,我是未出嫁的女孩兒,怎生去的。(王府尹雲)孩兒,此事非同小可。乃是聖人的特旨,並不敢隱一人。你須索走一遭去。(旦雲)女孩兒從幼未曾出着閨門,我又不知路徑,教我怎麼去的。(王府尹雲)孩兒,此事容易,明日駕起一輛細車兒,着梅香相伴,叫兩個老成伴當伏侍你去。(旦雲)既然如此。即當領命。(同梅香下)(王府尹雲)張千,另着兩個老成些的伴當,同小姐九龍池上賞楊家一捻紅,疾去早來者。(同下)(外扮賀知章引從人上,雲)小官姓賀名知章,字季真。四明人也。幼與李太白、韓飛卿為友。自別之後,小官任至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之職。今因小弟韓飛卿攛過卷子,未曾除授。此人則是貪戀酒色,無如奈何。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備蔬酌與飛卿拂塵。此人酒互半酣,不知何往,小官問家人每,說道他九龍池上去了。此人帶酒也,若到九龍池上,見了那貴家妻妾美女,必然惹事。左右,將馬來,小官直至九龍池上,尋韓飛引即走一遭去。(下)(正末扮韓飛卿上,雲)小生姓韓名翃,字飛卿,乃洛陽人也。學成滿腹文章,攛過卷子,未審功名若何。小生有幾個同志的故友,李太白、賀知章,此二人乃天下之大儒也,皆在朝為翰林院官職。小生自到京師,每日與知章學士則是樽酒論文。今日正與學士飲酒之間,聽的九龍池上

,不論官員古戶軍民百姓人家妻女,都賞楊家一捻紅。小生逃了席,往九龍池上賞玩走一遭去。想俺這秀才每至一官半職,非同容易也呵。(唱)

【仙呂】【點絳唇】則我這仔劍生涯,幾年窗下,學班馬。吾豈匏瓜,指望待-舉登科甲。

【混江龍】博得個名揚天下,才能勾宴瓊林飲御灑插宮花。

(帶雲)如今有一等人,他也是秀才。(唱)恰便似珷玞石待價,斗筲器矜誇。現如今洞庭湖撐翻下范蠡船,爾陵門鋤荒下邵平瓜,想當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廚,晉謝安黑嘍嘍盹睡在葫蘆架。(帶雲)似這等秀才呵。(唱)沒福消軒車駟馬,大纛高習。(雲)我早來到九龍池,是好景致也。你看那佳人才子,翠擁紅遮,歌舞吹彈,是好受用也呵。(唱)

【油葫蘆】我則見翠擁紅遮似錦繡榻,六宮人忙並殺。誰不知開元宮裡好奢華。眼見的翠盤香冷霓裳罷,可又早紅牙聲歇在梧桐上。投至得華清宮初出池,花萼樓扶上馬,則他那辯風流天寶君王駕,簇擁着個嬌滴滴海棠花。

【天下樂】不甫能鳳舞鸞飛也那出翠華,則這喧也波嘩。端的是景物佳,更和那盪春風禁城白萬家。似神仙下碧霄,聽簫韶隔彩霞,人都道蓬萊山則是假。(雲)我來到九龍池上,被那風吹的我酒上面來,且去這池上周圍看咱。(唱)

【那吒令】俺則見香車載楚娃,各剌剌雕輪碾落花。正孫乘駿馬,撲騰騰金鞭裊落花。遊人指酒家,虛飄飄青旗揚落花。寬綽綽翠亭邊蹴鞠場,笑呷呷粉牆外鞦韆架,香馥馥麝蘭熏羅綺交加。

【鵲踏枝】鬧炒炒嫩綠草聒鳴蛙,輕絲絲淡黃柳帶棲鴉,碧茸茸杜若芳洲,暖溶溶流水人家。子規聲好教人恨,他只待送春歸兒樹鉛華。

(旦同梅香上,雲)妾身領父親嚴命,今日是三月三日,着梅香引俺到九龍池上,玩賞楊家一捻紅。來到此間,是好景致也呵。(正末見旦科,雲)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唱)

【寄生草】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語花。則見他整雲鬟掩映在荼蘼架,盪湘裙微顯出凌波襪,露春纖笑捻香羅帕。那姐姐怕不待龐兒俊俏可人憎,知他那眉兒淡了教誰畫。

(旦雲)你看那邊一個好秀才也。(正末雲)你看此女子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唱)

【金盞兒】這嬌娃是誰家,尋包彈覓破綻敢則無纖掐,似軸美人圖畫。畫出來怎如他?這嬌娘恰便似嫦娥離月殿,神女出巫峽。(帶雲)韓飛卿也。(唱)我雖不能勾朝雲和暮雨,也強似流水可兀的泛桃花。(旦雲)我見了這秀才,不由我不動心也。(正末雲)小生看了此女子容貌,乃天上人間第一的俊俏,再無其比。(唱)

【後庭花】你看那指纖長鋪玉甲,髻嵯峨堆紺發。可便似舞困三眠柳,端的是這春風恰破瓜。我見他簇雙鴉,將眼梢兒斜抹,美姿姿可喜煞。

【醉扶歸】兀的不妝點殺錦繡香風榻,風流殺花月小窗紗,且休說共枕同衾覷當咱。若得來說幾句兒多情話,則您那嬌臉兒咱根前一時半霎,便死也甘心罷。

(雲)這小姐與小生四目相視,頗有春心之意,怎得個信息相通可也好也。哦,我想從來這花間四友,鶯燕蜂蝶,與人做美。我試央及你這四友記者:小生姓韓名翃,字飛卿。煩你與小生在那嬌娘根前道個上覆咱。(唱)

【金盞兒】紫燕兒畫檐外漫嘈雜,黃鶯兒柳梢上日呱口扎,蜜蜂兒只恁的你可也無閒暇。蝴蝶兒少罪我把你廝央咱,黃鶯兒怕你尋友處迷了伴侶,紫燕兒怕你銜泥處老了生涯。蝴蝶兒我怕你怯春寒花內宿,蜜蜂兒又則怕遲下你日暮樹邊衙。

(旦雲)有心與那秀才說一句話,爭奈有梅香在此。(梅香雲)姐姐,天色晚了也,咱回去罷。若遲了,則怕老相公見怪。(旦雲)梅香,老相公教我來,便回去得遲也不妨事。(背科,雲)我見了那秀才,不由人心中牽掛。待要與他些甚東西為信物,身邊諸事皆無,只有開元通寶金錢五十文,與他為表記。(梅香雲)姐姐,我和你回去罷。(旦雲)梅香,咱略再玩一會去。(梅香雲)姐姐,你怎生眼不轉睛看那秀才則甚?(旦雲)我是個閨門中的女孩兒,豈有此事。梅香,咱回去來。(遺錢科)(正末雲)你看那小姐到有顧盼小生之意,被那梅香逼着去了,好生可憐人也。(唱)

【醉中天】他送春情便把金釵插,傳芳信款把繡鞋踏,這搭兒恰便似阻隔着雲山天一涯,則見他猛探身漾在車兒上。(帶雲)我欲待低頭拾去來。(唱)我則怕人瞧見做風流話把,(做拾帕科)我這裡推拾手帕,(帶雲)我道是甚麼,原來是幾文金錢。(唱)這姐姐也不是尋常百姓家。

(旦雲)我心間萬般哀苦事,盡在回頭一望中。梅香,俺回去來。(下)(正末雲)小娘子去了也。方才說道:"心間萬般哀苦事,盡在回頭一望中。"又與我這五十文金錢為信物。我也不顧生死,不問那裡趕將去。(下)

(賀知章上,雲)左右,兀那前頭走的不是韓飛卿?(從人云)可知是哩。(叫科,雲)韓秀才,相公叫你哩。(正末雲)相公叫我怎的?(賀知章雲)韓飛卿,你是何道理?你輕呵輕君子,重呵重小人。我和你正飲酒中間,你逃席來了。這九龍池上不是耍處。這裡都是官宦人家小姐,你又有三分酒,也則怕酒後疏狂,惹下事玷辱斯文,跟我回家吃酒去來。(正末雲)哥哥,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瓊漿,我咽不下。小生有些緊要的勾當。(走科)(賀知章扯,雲)你走那裡去。有甚麼勾當?(正末雲)哥哥不知,小弟逃席至九龍池上,見一小姐生的如嫦娥離洛浦,仙子下瑤階。我和他眉眼傳情,臨行說道:"心間萬般哀苦事,盡在回頭一望中。"(賀知章雲)兄弟,這的是口頭之言,不可深信。(正末雲)他又與小弟一信物,我如今故此趕將去。(賀知章雲)是甚的信物,你休瞞我。(正末唱)

【賺煞尾】這信物斷送下客多愁,這信物慾買春無價。(賀知章雲)我試猜咱。(正末雲)哥哥試猜。(賀知章雲)敢是羅帕藤箱玉納子。(正末唱)也不是那羅帕藤箱玉納。(賀知章雲)既不是,可是甚的信物?(正末雲)哥哥,小弟實不相瞞,是五十文開元通寶金錢。(賀知章雲)這金錢小可人家怎能勾有,必然是官宦人家才有。那小姐為甚的與你來?(正末唱)這一場沒誠實的姻緣人賜下,(賀知章雲)這開元通宅非同小可,你要仔細。(正末唱)則他坐車兒傍掛着勢劍銅鍘。(賀知章雲)兄弟,你看天色晚了也。(正末唱)你道是抹殘霞,淡煙籠鸛鸂汀沙,落日千林噪晚鴉。(賀知章雲)兄弟,你帶酒也。你若要趕他。必然是宰相人家女子,不是耍處。(正末唱)遮莫足上侯世家,直趕到香鬧繡闥,(賀知章雲)我也不知情是何物,有這等事。(正末唱)我只待要倩宮鶯銜出土陽花。(下)(賀知章雲)兄弟去了也。想飛刨即學成滿腹文章,不肯求進,仕途不中。此一去恐有疏虞,小官引着左右,不問那裡趕將去。(詩云)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酷貪酒和色,枉讀聖人書。(下)

第二折

(張千上,雲)自家張千是也。從幼在這裡伏待王府尹的。砟天相公在官家飲酒去了,着我在後花園中等候,這早晚敢待來也。(正末慌上,雲)小生韓飛卿,因在九龍池上玩賞楊家一捻紅,陡遇一小姐,眉眼傳情,實有碩盼小生之意,又留下五十文金錢,以作表記。誰想那不做美的梅香,將那小姐催逼將去也。我待要趕時,不想撞着哥哥賀知章,纏住說話,不知小姐往那裡去了,俺只索沿路兒尋將來也呵,(唱)

【正宮】【端正好】武陵溪可兀的韓王毆,韓工殿將着這五十文金錢,若金錢頭的俺姻眷。抵多少家流出桃花片。

【滾繡球】俺兩個廝顧戀,相離的不甚遠,轉過這粉牆東。哎喲可早則波玉人兒不見。恰便似隔蓬萊弱水三千,空着這流相思師橋水,鎖春愁楊柳煙。對養的都是些嘴骨都乳鶯嬌燕。我這裡問春風桃李無言,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帶雲)若尋不見小姐呵,(唱)奸着我惱亂存心恨杜鵑,無計留連。

(雲)我恰才見小姐入角門兒里去了,我與你尋將去,(張千雲)這廝是甚麼人?怎敢走入這裡來?(正末雲)這裡是那裡?你就敢阻住的我那?(唱)

【倘秀才】莫不是醉撞入深宅也那大院?莫十;是夢迷入瑤六也那閬苑?(張千雲)你看這廝走的慌慌張張的。你是什麼人?(正末唱)則我尋不見人台漢劉阮。(張千雲)這廝好大膽也,直來到這裡,豈不曉得侯門深似海哩?(正末唱)你道是侯門深似海,我正是色膽大如天,問哥哥這裡到太學中近遠?

(張千雲)這廝是個秀才,你快出去,則怕老相公天。(王府尹上,云:)老夫王府尹,筵席已散,回我那私宅中去。(張千慌科,雲)兀那秀才,你躲在一邊,老相公回來了也。(正末雲)似此怎了也。(唱)

【滾繡球】你着我怎動轉,怎脫免?空着靜巉巉的綠愁紅怨,(張千雲)那秀才,你好大膽也。老相公若見了你,可不肯輕輕的放了你也。(正末唱)則被你送了我也花里神仙。(王府尹雲)左右,擺開頭踏。慢慢的行。(正末唱)則見他氣昂昂裊玉鞭,(王府尹雲)左右,接了馬者。(正末唱)醉醺醺下駿馬宛(帶雲)韓飛卿也,(唱)這一場尋仙子可敢是非不善,暢好是受驚怕誤入桃源。(王府尹做見科,雲)這廝是甚麼人?(正末唱)我是個詩壇灑社文章士,不比那狗黨狐朋惡少年,可着我急急煎煎。

(王府尹雲)兀那廝,休說我這宰相府大院深宅,便是那小家兒有個門禁。這廝直走到我這後花園中來。老夫在這亭子上坐着。張千,準備大棒子者。(正末唱)

【醉太平】誰不知官人心有權,則俺這窮秀才難言,(王府尹雲)你不見我擺列着手下人?(正末唱)你擺列着玉簪珠腔客三千。(王府尹雲)你便飛也飛不出去。(正末唱)我如今飛不上九大,我不合擅入你這梨花院。大古來布衣上上金鑾殿,可甚麼笙歌引至畫堂前,也是我時乖命蹇。

(王府尹雲)兀那廝,你那裡人氏,姓甚名誰?有甚麼父母妻子兄弟親眷,你細細的從實供來。(正末唱)

【呆骨朵】小生便無爺娘無兄弟無親眷,(王府尹雲)你做甚麼生涯活計?(正末唱)生涯是斷簡殘編。(王府尹雲)你那裡人氏?(正末唱)小生本貫灑南,(王府尹雲)住在那裡?(正末唱)寄所在帝輦。(王府尹雲)你既然是秀才,曾科舉來麼?(正末唱)曾向貢院中攛了卷,金榜上將名顯。(王府尹雲)你既然攛了卷子。可怎生不曾除授?帶酒踏踐大臣衙舍,其罪非輕。(正末唱)我怎敢踏踐這金谷園,(王府尹雲)我且問你,因何進入府堂中來?(正末唱)我今日錯迷入那個玉洞天。

(王府尹雲)這廝說也說不過,夤夜入人家,非奸即盜,必定是個賊。(正末雲)老相公是何言語,秀才家怎做的賊?(王府尹雲)既然你不做賊,你怎潛入我後花園中?(正末雲)老相公聽小生說,有幾個做賊的古人。(王府尹雲)你看這廝說先前那幾個做賊的。你說,老夫試聽咱。(正末唱)

【滾繡球】那裡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下額的司馬遷,那裡有警跡人賈生子建,那裡有老而不死為謠的顏淵。(王府尹雲)再有那幾個古人做賊的來?(正末唱)有一個直不疑同舍郎,有一個畢吏部在酒瓮邊,有一個晉韓壽曾偷香在賈充宅院,有一個匡衡曾將鄰家牆壁鑿穿。那裡有偷瓜盜粟韓元帥,那裡有鑽穴逾牆閔子騫,小生委實的負屈銜冤。

(王府尹雲)這廝帶酒了也,據他欺我太甚,擅入園中,非奸即盜,難以恕饒。張千,與我吊將起來。等他酒醒呵,慢慢地問他,也未遲哩。(做吊科)(賀知章上,雲)小官賀知章,我趕兄弟韓飛卿。有人說道見一個秀才帶酒入這角門裡去了。這府堂乃是王府尹的後園門,我試往那裡看咱。(見科)苦也,苦也,可怎生將兄弟吊在那裡。我索過去救兄弟。張千,報復去,道有賀知章學士在於門首。(張千報科,雲)理會的,有賀知章學士在於門首。(王府尹雲)道有請。(張千雲)有請。(做見科)(王府尹雲)早知學士到來,則合遠接,接待不及,勿令見罪。(賀知章雲)老相公恕罪,小官數日不曾相訪,今日特來拜問,勿得見責。(王府尹雲)知章學士,此一往何來?(正末雲)哥哥,救您兄弟咱。(賀知章雲)老相公,這秀才為何吊在此處?(王府尹雲)學士不知,這秀才好生無禮,擅入老夫後花園中,非奸即盜。我見他有酒也,將他吊在這裡,等他酒醒了呵,我到底不饒了他里。(賀知章雲)老相公認得此人來麼?(王府尹雲)老夫不認的。(賀知章雲)聖人也多曾與老相公說,則此人便是攛過卷子韓飛卿。(王府尹雲)誰是韓飛卿?(賀知章雲)則此人便是韓飛卿。(王府尹雲)則他便是韓飛卿?張千,快放他下來。(做放下科)(王府尹雲)老夫久聞先生高才雄筆,文華富麗,錦繡珠璣。今日得見尊顏,實乃老夫之萬幸也。(正末雲)老相公,小生適間多飲了幾杯酒,誤入潭府園中,萬望老相公恕罪。(王府尹雲)老夫適問不認得先生,多有沖瀆,望勿見責。(正末雲)此乃小生之過,惶恐惶恐。(王府尹雲)哎,好一個有道理的人也。知章學士,老夫有句話,可是敢說麼?(賀知章雲)老相公,有話但說不妨。(王府尹雲)學士,聞知此人雖然應過舉,未蒙除授。老夫有心待請他在家安歇,不敢說做門館,則是早晚與老夫討論些典。末知飛卿允與不允。知章學士替老夫問他一聲,看飛卿意下如何。(賀知章雲)老相公所言之事,不必去問。此人比眾不同,腹隱司馬之才,心似禰衡之傲,內心剛烈,外貌欠恭。今歲攛過卷子,早晚除授,怎肯與人做門館?老相公請勿開言。(王府尹雲)學士,或允或不允,只在飛卿根前說一聲,可也好也。(賀知章雲)好波,小官說則說,則怕他不肯。飛卿,我有一句話與你說知。(正末雲)哥哥,於禮所當者言之。(賀知章雲)我說,你允不允可不干我事。老相公說來,我料兄弟你也不肯。老相公着兄弟在他府中做門館先生,未知兄弟意下如何?(正末雲)恁兄弟願隨鞭鐙。(賀知章雲)好也,我道他不肯。兄弟,你攛過卷子,早晚聽命,便除授官職,可

怎生與人家做門館那?(正末雲)您兄弟曾算命來,說我命里也無那官分,只有分做門館先生。(唱)

【倘秀才】謝你個賀知章舉賢的這薦賢,便是這韓飛卿榮遷也那驟遷。你着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學課錢。着宋玉為師範,巫娥女做生員,小生也樂然。(賀知章雲)老相公,飛卿兄弟不肯做門館,小官磨了半截舌頭,才得依允。(王府尹雲)多謝了學士,先生房中用的物件,老夫盡皆準備。(正末雲)小生不用別物。(唱)

【叨叨令】也不用龍蛇影動端溪硯,我則待燕鶯期稱於飛願。誰待要頑涎醉倒瓊林宴,我則怕鴛鴦不鎖黃金殿。則被你稱了心也麼哥,則被你稱了心也麼哥,煞強似占鰲頭穩步瀛洲選。

(王府尹雲)張千,打掃書房,就着先生安歇。(賀知章雲)老相公,着兄弟且到店肆中收拾行李,明日早到府中來。(王府尹雲)也說的是。(正末雲)老相公,小生收拾行李,明日早來。(賀知章雲)飛卿好大膽,卻怎生做這等勾當?你帶酒直走到他府中,不是我呵,久後怎見你那同堂故友?(正末雲)哥哥,不妨事。你那裡知道。(唱)

【煞尾】我本是個花一攢、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雙飛燕,卻做下山一帶、水一派竹林寺無影無形的並蒂蓮。愁如絲,淚似泉,心忙殺,眼望穿,只願的花有重開月再圓,山也有相逢行也有穿,須覓鸞膠續斷弦,對撫瑤琴寫幽怨,閒傍妝檯整鬢蟬,問品鸞簫並玉肩,學畫娥眉點麝煙。幾時得春日尋芳頭劃軒,夏藤簟紗廚枕臂眠;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指淡月疏星銀漢邊,說海誓山盟曲檻前;唾手也似前程結姻眷,綰角兒夫妻稱心愿。藉絲兒將咱腸肚牽,石碑丕將咱肺腑鐫,筍條兒也似長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兒似春風玉人面,干賺的相如走偌遠,窄着我趕上文君則落的這一聲喘。

(賀知章雲)老相公,小官多有深擾,異日必當酬答。飛卿兄弟明日早來,老相公當以重待,無相輕也。(下)(王府尹雲)張千,便與我打掃書舍。明日那韓先生來時,着此人在書房中安下,早晚茶飲衣食,好生管待。老夫要與此人講論經史。(詩云)肯學之人如末稻,不學之人如蒿草;懶學之人不足稱,勤學之人國之寶。(下)

第三折

(淨扮王正上。丑扮馬求上)(淨雲)自家王府尹的孩兒,叫做王正。這個馬推官的孩兒。叫做馬求。一月前我父親領一個門館先生,姓韓字飛卿,在家。我今年十五歲也。則我六歲上讀書,到如今九歲光陰,念了一本《百家姓》,顛倒爛熟的。俺父親說我心坌哩。(丑雲)自家馬求,今年十四歲也。我上學讀了八年光景,一本《蒙求》還有五板不曾記得,今日送我在你家讀書。你家這門館先生,自從我在學堂中一個月,不曹教我一句書,終日只是長吁短氣的,不知為何?(淨雲)蹺蹊,自從師父到我家書堂里教書,也不作詩寫字,鎮日在我家後廳啼哭。口裡念道:"小姐,小姐。"不知怎生。(丑雲便是這等。我與師父做了幾句門號。(淨雲)你念與我聽。(丑雲)我念你聽: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自從到你書房內,字又不寫書懶攻。日日要了天脩禮?我看他獨言獨語似魔風。每日看着你家後廳哭。他敢要入你姐姐黑窟籠。(淨雲)你做的不好,等我做一首長篇。(丑雲)你做你做,也要念與我聽。(淨雲)你聽:上古天子重英豪,好把文章教爾曹。(丑雲)這是舊的,不好。(淨雲)如今就是新的了:因咱年少失教訓,請個門館就家學。當日請到書房裡。四書經典並不教。每日看着後廳哭,口題小姐女多嬌。他是無飢無飽吃酒肉,嘻着賊臉前後瞧。若還看見我家柳眉姐,哭得他眼淚似尿澆。(丑雲)師父敢待來也,咱家去罷。(同下)(正末上,雲)小生自到老相公府堂中安下,一月有餘。難得老相公待小生非輕,茶飯管待甚厚,終不稱其心愿。不能勾得見小姐一面。小生有甚心情看書寫字,朝夕只是想念小姐。幾時得見你也呵。(唱)

【中呂】【粉蝶兒】心緒悠悠,不明白這場迤逗,迤逗的遲和疚命掩黃丘。休道是接連枝,諧比翼,甚時把俺這姻緣成就。但能勾及早承頭,害則害甘心兒為他僝僽。

【醉春風】這些時遣興不成詩,海日間消愁主對酒。夢魂中無處覓行雲。俺那人這宅院裡敢有?打?即漸的病患將成,飲食少進。剗的似水泄般不漏。(雲)小生想念,但合眼便見小姐。我這一會身子有些睏倦,我且歇息咱。(做睡科)(旦上,雲)妾身柳眉兒,,聞知那個秀才在俺家書房中。我看他去。(做見科,雲)秀才,間別無恙。(正末雲)好女子也呵!(唱)

【迎仙客】穩稱身玉壓腰,高梳髻玉搔頭,則見他背東風佯個瞅。美也飽看取襪如鈞,受則下那腰似柳。(旦笑科)(正末唱)我見他欲沿含羞,則見他半掩着泥金袖。

(旦雲)我回去也。(下)(正未醒科,雲)我恰才夢寐之中。看見小姐,覺來可怎生不見了?(唱)

【白鶴子】這搭兒里廝撞着。俺兩個便意相投,我見他恰行過這牡丹亭,又轉過芍藥圃薔薇後。

【幺篇】風月心何日遂。雲雨意幾時休,怪的是這花梢上乳鶯啼,恨的是這檐馬兒東風驟。(帶雲)小姐,我這等想你,知他心裡可是如何?(唱)

【普天樂】悶倚遍這翠屏山,香燼在泥金獸,妝鏡世占彎暢斷,銀箏上寶雁橫秋。斗帳掩篆煙濃,深被擁紅雲皺。雨打梨花黃昏後。不信到他不念這個儒流,題詩呵閒吟在綠窗,回詩呵羞臨粉牆,待月呵獨坐南樓。

(雲)我手占一卦,看今日得見小姐麼。(做禱祝科)(雲)至靈至聖。至誠感應,聖人作易,幽贊神明,包羅萬象,道合乾坤。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謹請袁天罡先生、李淳風先生,卦內先賢先聖,拋卦童子,擲卦仙郎,八八六十四卦內占一卦,三百八十四爻內占一爻,來意至誠,無不感應。單、單、單,拆、拆、拆,占得天地否卦。否者,閉塞也,其事不通,內有發生之意。先凶後吉。金錢也,你在這更。知他小姐在那裡也,(唱)

【紅繡鞋】錢也我自道你有姻緣成就,錢也誰承望你無倒斷阻隔綢繆,錢也我不曾將那十萬貫腰纏着上揚州。我還不了那風流債,干買下些個斷暢愁,錢也則俺這眼中人何處有?

(王府尹上,雲)老夫王府尹。自認韓飛卿秀才在我家中安下一月。老夫事忙,不曾與此人攀話。今日早間聖人見喜,賜與老夫十瓶御酒。老夫不敢自用,將着酒肴到書旁中與韓飛卿蹲酒論文,可早來到也。張千,報復去,說老夫在於門首。(張千報科,雲)老爺來看相公哩。(正氣雲)老相公來了也。不中,我將這金錢且藏在書冊中。(藏科)道有請。(見科,雲)老相公,小生多蒙厚意。在此府上深擾也。(王府尹雲)先生,老夫這幾日家事忙,不曾探望先土,勿罪勿罪。(正末雲)小生不敢。(王尉尹雲)今日早間。聖人見喜,賜與老夫十瓶御酒。不敢自用。將來與先生同飲一杯。張千將酒采。飛卿滿飲此杯。(正末雲)小生有何德能,着老相公這等重意管待也。(唱)

【石榴花】這的是葡萄新釀出涼州,(王府尹雲)先生滿飲此杯。(正末唱)他那恥滿捧着紫金甌,(王府尹雲)飛卿,此酒勝甘露醍醐。(正未唱)端的濃如春色酒如油。(王府尹雲)飛卿,今日拚了沉醉方歸。(正末唱)小生我則怕你醉後又迷入畫閣重樓。(王府尹雲)此酒香味各別。(正末唱)端的錦封未拆香光透。方知道汝陽角涎流,那裡有翰林風月三千首,(王府尹)想古人云,掃愁帚,鈞詩鈎,信不虛也。(正末唱)枉下也這掃愁帚釣詩鈎。

【鬥鵪鶉】掃愁帚掃不了我郁情懷,釣詩鈎釣不了我這風流的症候。(王府尹雲)飛卿,省可里推辭,且飲一杯咱。(正末唱)小生也不敢推辭,(王府尹雲)先生,好共歹再飲一杯。(正末唱)我則索勉強、勉強的到口。(王府尹雲)此酒能消心間鬱悶,解散客旅春愁。(正末唱)怕不待酒醉春風敬客愁,(帶雲)你怎知我這愁呵,(唱)似長江淹淹的不斷流。(王府尹雲)先生不飲酒,敢思鄉麼?(正末唱)小生也不為思鄉。(王府尹雲)既不為思鄉,你莫不害酒麼?(正末唱)小生也非乾的這病酒。

(王府尹雲)先生一向清減,是老夫家中物用不中麼?(正末雲)非也。(唱)

【上小樓】看下他這簾垂玉鈎,更那香添金獸。(王府尹雲)敢酒食肴饌不應口麼?(正末唱)每日家滿卓杯盤。諸般肴饌,百味珍羞。(王府尹雲)先生為何清減了也?(正末唱)知他是怎生來,寬掩過春衫羅袖,正不知為何的恁般消瘦。

(王府尹雲)據先生有經綸濟世之才。補完天地之手,應過舉,早晚除授,何故深思遠慮如此。(正末唱)

【幺篇】我怕沒經人緯地才,拿雲握霧手。穩情取步入蟾宮,跳過龍門,占下鰲頭。(王府尹雲)先生既有如此般手段,為何憂形於色?(正末唱)我愁的是花發東牆,月暗西即,雲迷楚蚰。(背科雲)我若見小姐一面呵,(唱)便不做那狀元郎,我可也不曾眉皺。(王府尹雲)先生數日作甚麼功課?(正未雲)小生常習《周易》。(三府尹雲)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的去處。老夫隨喜觀看咱。(做取書看。掉金錢私,雲)書主掉下金錢未了也。(正末做慌科)(王府尹雲)將這錢我看咱。這開元通寶金錢是我的。怎生得到這秀才手裡來?好奇怪也。我試問這個秀才咱。先生,這開元通寶金錢,是聖人賜我的來,怎生得到你手裡?你試說咱。(正末唱)

【滿庭芳】好着我便趨前哎退後,這的是俺先人遺念。(王府尹雲)誰遣與你來?(正末唱)是俺那祖上傳留。(王府尹雲)這開元通寶金錢,是聖人賜與我的,有誰人能勾?(正末唱)他道是開元通寶誰能勾,奉皇宣賜與公侯;都只為掉罨子駕交風友,到做下個脫稍兒燕侶鶯儔。(王府尹雲)可怎生這金錢落在你手裡,其中必有暗昧也。(正末唱)相公你便休窮究,(王府尹雲)兀那秀才?你從實的說。(正末唱)說着呵出乖弄醜,(王府尹雲)你不說,此事干罷了那!(正末唱)題起來風雨替花愁。

(王府尹雲)這金錢正是我的。我把與女孩兒帶着,怎生能勾到這廝根前,必然是俺那妮子與這廝來。張千,喚出小姐來。(正末做跪科)(王府尹雲)好也,可早招了也。(旦上,雲)父親,喚你孩兒有何事?(王府尹雲)兀那潑賤人,你做的好勾當,這金錢我與你懸帶着來,怎生到這廝手裡?(旦雲)您孩兒在九龍池上掉了來。(王府尹雲)噤聲,俺家三世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你是閨中女子,不習那針指女工,倒去學那辱門敗戶。你豈不聞女子無事不出閨門。夜行以燭,無燭則止。行不動塵。笑不露齒。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不啟偏門,不有私語。在家習禮法,學針指。若嫁與人,和六親,孝公婆,使宗族稱羨,鄰里矜誇。聖人云: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你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相窺,逾垣相從,國人皆賤之。你不學上古烈女,卻做下這等勾當。小賤人,呸,你羞也不羞。(詩云)當日個襄王窈窕思賢才,趙貞女包土築墳台。我則道你是個三貞九烈閨中女,呸,原來你是個辱門敗戶小奴胎。兀那小賤人,還不回繡房中去。(旦下)(指末科,雲)好秀才也,你謙謙君子,看的好《周易》。韓飛卿,老夫待你非薄,你在我家中住了個月之期,吃用衣食,都是老夫的,你卻這般報答我。你是個讀書人,檢書冊與聖人對面,便好道君子不重則不威。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則學亂作胡為。這等無上下,無廉恥。我道你為何撞入後花園中,元來正懷着此事。(詩云)你本是尋芳誤見女嬋娟,推向花園拾翠鈿。將這開元通寶傳心事。你可是麼一春常費買花錢。張千,與我將這廝高高吊將起來,我慢慢的問他。(做吊科)(賀知章上,雲)小官賀知章。為因韓飛卿攛過卷子,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聖人的命,則今,日便宣入朝,自有加官賜賞。張於報復。道有賀知章學士在於門首。(報科)(王府尹雲)道有請。(見科)(王府尹雲)學士此來有何事?(賀知章雲)今日聖人見了韓飛卿卷子,說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宣他入朝加官去哩。(王府尹雲)住、住,學士不知,這廝欺吾太甚,有罪在身,難以恕饒。(賀知章雲)老相公,這是聖語,非同小可,不得遲慢。(王府尹雲)既是聖人的命,且饒他罪過。張千,放他下來。(賀知章雲)老相公,飛卿他是君子儒,有何罪將他吊起來?(王府尹做打耳喑科)(賀知章雲)小官盡知此柱,都在小官身上。飛卿兄弟,你可早兩遭兒也。聖人宣你便須入朝。(正末雲)不妨事。(唱)

【耍孩兒】幾曾見偷香庭院裡拿了韓壽,擲果的雲陽內斬首,香乍私走的卓文君,就升仙橋上剮做骷髏。哎!險也!漢相如你滌器臨邛市,秦弄玉吹簫跨鳳樓,動不動君王行奏。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仗徒流。

(賀知章雲)我與你成合秦晉之緣何如?(正末雲)我若得官呵,(唱)

【煞尾】準備着迎親慶喜筵,安排着攔門慶賀酒。(帶雲)我折桂枝回來呵,(唱)我來折你這曉風春日觀音柳,道不的錯分付了風流畫眉的手。(下)(王府尹雲)韓飛卿去了也。本待成親柬,教他應舉去,恐此人功名心懶墮,等他為了官,才招為婿。學士,這樁事全在你身上。(賀知章雲)相公放心,小姐這親事都在小官身上。老相公不必遲慢,便結彩樓,選日成親。(詩云)也不須媒證結婚姻,指日佳人就此親。(王府尹詩云)莫言一世儒冠誤,方顯文章可立身。(同下)

第四折

(沖末李太白上,詩云)長安市上酒為狂,沉香亭畔作文章。供奉翰林為學土,萬古千年姓字香。老夫姓李,雙名太白,生時母夢長庚星入懷,因以名之。天寶初年,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之事,天子賜食,親手調羹。初號竹溪六逸,後為飲中八仙。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韓飛卿。此人文章不在小宮之下,自到京師,攛過卷子,在知章學士府第安下。此人在於九龍池上,帶酒惹下是非,知章盡知詳細,對小官分訴的明白。在聖人根前奏過,就奉聖命着小官與他加官賜賞,二來就着小官與他成此一門親事。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同賀知章走一遭去來,(詩云)聖天子選用賢良,文章士盡赴科場。韓飛卿狀元及第,我與他成秦晉花燭洞房。(下)(王府尹同旦兒、梅香上,雲)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老夫王府尹是也。誰想韓飛卿得了頭名狀元,我着知章學士保親為媒,招狀元為婿。今日結起彩樓,準備鼓樂,那新狀元敢待來也。(正末同賀知章上,賀雲)兄弟也,一舉狀元及第,可賀、可賀。(正末雲)哥哥,我韓飛卿誰想有今日也呵!(唱)

【雙調】【新水令】步蟾宮平地上青霄,腳下平登禹門一躍。簪花宮帽側,挽轡驄馬高。可知道金傍名標。誰請受五花誥。

(雲)哥哥,兀那樓上為甚麼動着樂聲?(賀知章雲)這個是彩樓,要招女婿的。(正末雲)張千,說與那樓上的人去。(唱)

【沉醉東風】也不索頻頻的樓前動樂,誰知恁台吹簫。(賀知章雲)貴公子家女孩兒拋繡球哩。(正未唱)紫絲鞭子內擎,繡球兒身邊落,(雲)哥哥,敢不是繡球兒?(賀知章雲)兄弟,不是繡球是甚麼?(正末唱)我覷的亂下風雹,(賀知章雲)飛卿,這拋繡球兒的是王府尹的女孩兒。(正末唱)寄與他多情女艷嬌,你着他別尋一個前程倒好。

(賀知章雲)兄弟也,你當初為他這小姐,怎生般狂盪?今日我與保親,你怎生這般古忔?(正末唱)

【喬牌兒】你個賀知章狂落保,(賀知章雲)兄弟原來性格不一哩。(正末唱)不是這部飛卿性格拗。(賀知章雲)小姐為你也曾恥辱來。(正末唱)想指那俏人兒神受爺操暴,(賀知章雲)你知他為你受苦,你怎生不肯成親?(正末唱)休將漢相如錯送了。(賀知章雲)你當初為這門親事,將性命也不顧。今日老相公肯了,你還不去參拜丈人哩。(正末雲)哥哥,恁兄弟平生不折腰於人。(唱)

【水仙子】他待生拆開碧桃花下鳳鸞交,火燒了俺白玉樓頭翡翠巢。(賀知章雲)他今日倒陪緣房,招你為婿,(正末唱)他見我春風得意長安道,因此上迎頭兒將女婿招。(賀知章雲)你休無禮。他是你泰山丈人,你是他門下女婿。他敢打你哩。(正末唱)一恁他官人每棒有千條。(梅香上,雲)學士,飛卿既然不肯成親呵。放他馬頭過去罷。(正末唱)小姐你便權休怪,(梅香雲)當日個不得第呵,怎生般模樣,剛則做了官,便別了姐婦不肯時也由得你。(正末唱)梅香你便且莫焦,(賀知章雲)兄弟也,一門好親事我就了罷。(正末雲)小官欲要不成這門親事,則怕破了丈人體面也。(唱)今日可便輪到我妝幺。

(李太白上,雲)小官李太白是也。奉聖人的命。着新狀元韓飛卿則今日去王府尹家為婿。可早天到也。接了馬者。(張千雲)牢墜鐙。(見科)(李太白雲)韓飛卿,聽聖人的命,着你與王府尹女孩兒柳眉兒為婿,休得推辭,望闕謝了恩者。(正末雲)小官並不敢推辭與王府尹為婿。(李太白雲)狀元過去拜你丈人。(正末雲)既是聖人的命。成了這門親事。丈人,受你女婿幾拜。則被你吊殺我也,丈人。(王府尹雲)則被你傲殺我也,女婿。(賀知章雲)兄弟,你說平生不折腰於人,今日早一遭兒也。(李太白雲)就請小姐土來行禮成了親事,等我好回聖人話去。(梅香擁旦上,行禮、交杯科)(正末雲)兀的不歡喜殺我也。(唱)

【雁兒落】今日個畫堂中設酒肴。花燭下同喧笑。高擎着合卺杯,齊動着合歡樂。

【得勝令】呀,若不是前世宿緣招,焉能勾玉杵會藍僑。(旦雲)將酒來,妾身與狀元同奉父親一杯。(正末同旦跪科)(賀知章雲)兄弟,你恰才說平生不折腰於人,可早兩遭兒也。(正末唱)哎,你個賀學士休譏誚,我如今為新人當拜倒。(王府尹雲)咱也回奉狀元一杯。(做把盞科)(正末唱)你也恃不得官高,動不動將咱吊。我也賭不得心高,早兩遭兒折下腰。(李太白雲)韓飛卿,你夫妻二人望闕跪着,聽聖人的命。因你對策稱旨,加授翰林學士,別賜黃金五十斤,與夫人柳眉兒添妝。(詩云)則為你十年辛苦困寒窗,一舉成名天下揚。金錢自可成親眷,玉杵無煩問渺茫。京兆堂中添貴客,翰林院呈擢仙郎。嵩呼萬歲齊天喜,拜舞丹墀謝聖皇。(正末同旦謝恩科)(唱)

【沽美酒】你道我韓飛卿意氣豪,柳夫人緣分巧,淮承望恩賜黃金偏不少。越顯得風流京兆,將眉黛好重描。

【太平令】這都是五十文開元通寶,成就下美夫妻三月桃夭。從今後一生榮耀,雙雙的齊眉到老。想草茅遇遭這聖朝,呀,知甚日報隆恩補報。

題目韓飛卿醉趕柳眉兒

正名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复制

《司馬遷墓》

司馬遷 〔兩漢〕

落落長才負不羈,中原回首益堪悲。英雄此日誰能薦,

聲價當時眾所推。一代高風留異國,百年遺蹟剩殘碑。

經過詞客空惆悵,落日寒煙賦黍離。

复制

《送孟東野序》

司馬遷 〔兩漢〕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於《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於天者以解之。

复制

《贈潘節士檉章》

司馬遷 〔兩漢〕

北京一崩淪,國史遂中絕。二十有四年,記注亦殘缺。

中更支與賊,出入五轇轕。亡城與破軍,紛錯難具說。

三案多是非,反覆同一轍。始終為門戶,竟與國俱滅。

我欲問計吏,朝會非王都。我欲登蘭台,秘書入東虞。

文武道未亡,臣子不敢誣。竄身雲夢中,幸與國典俱。

有志述三朝,並及海宇圖。一書未及成,觸此憂患途。

同方有潘子,自小耽文史。犖然持巨筆,直溯明興始。

謂惟司馬遷,作書有條理。自餘數十家,充棟徒為爾。

上下三百年,粲然得綱紀。索居患無朋,何意來金陵。

家在鐘山旁,雲端接觚稜。親見高帝時,日月東方升。

山川發秀麗,人物流名稱。到今王氣存,疑有龍虎興。

把酒為君道,千秋事難討。一代多文章,相隨沒幽草。

城無弦誦生,柱歾藏書老。同文化支字,劫火燒豐鎬。

自非尼父生,六經亦焉保。夏亡傳禹貢,周衰垂六官。

後王有所憑,蒼生蒙治安。皇祖昔賓天,天地千年寒。

聞知有小臣,復見文物完。此人待聘珍,此書藏名山。

顧我雖逢掖,猶然抱遺冊。定哀三世間,所歷如旦夕。

頗聞董生語,曾對西都客。期君共編摩,不墜文獻跡。

便當挈殘書,過爾溪上宅。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