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郑思肖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拼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郑思肖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复制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赏析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名家评析

今·范宁、华岩:“写菊便是写人,菊花不会自行掉落,只有被风吹袭后才干枯。诗人用寒菊的秉性来体现自己忠于宋朝、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郑思肖

作者: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郑思肖其它诗文

《二砺》

郑思肖 〔宋代〕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董仲舒不窥园图》

郑思肖 〔宋代〕

西汉诸儒君最醇,无人见面意应深。

三年尽力窥经史,一旦看花了古今。

复制

《西王母蟠桃宴图》

郑思肖 〔宋代〕

玄圃筵开物外春,万仙欢笑动精神。

蟠桃种子今犹在,谁是三千年后人。

复制

《湘灵鼓瑟图》

郑思肖 〔宋代〕

雾质烟姿雪月心,凌波无迹似多情。

试听谁在湘江上,彷佛秋风曲数声。

复制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郑思肖 〔宋代〕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郑思肖 〔宋代〕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画菊》

郑思肖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黄帝洞庭张乐图》

郑思肖 〔宋代〕

天水相涵万象清,咸池真乐妙无根。大音岂在九霄外,有意听时却不闻。

复制

《和文丞相六歌 其三》

郑思肖 〔宋代〕

我忆我父在日时,叱我痴钝无天姿。旦旦灌溉仁义泽,灵台豁然开光辉。

夙劫孤露命浊世,王事鞅掌生无期。一忆父母教我语,逃罪无地死亦迟。

呜呼三歌兮泪淋漓,君父不在倚赖谁。

复制

《张翰思莼鲈图》

郑思肖 〔宋代〕

名爵虽荣心最苦,莼鲈有味食无厌。后来京洛风尘暗,转觉吴淞江水甜。

复制

《伯乐相马图》

郑思肖 〔宋代〕

冀地群中不可留,如龙走地绝无俦。

何劳伯乐一相顾,抹过西风数百州。

复制

《八砺三首》

郑思肖 〔宋代〕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环顾斜阳一浩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