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南歌子·游賞
拼 译 译

《南歌子·游賞》

蘇軾 〔宋代〕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遊人都上十三樓。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南歌子·游賞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一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一樣流。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菰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着美酒。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着青山飛去晚雲又將它挽留。

注釋南歌子:《南歌子》是詞牌名稱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遊人:指遊玩的人。出自蘇軾《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檐。十三樓:宋代杭州名勝。出自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二《西湖》:「大佛頭石山後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日多游此,今為相嚴院矣。「竹西:揚州亭名。本句意謂杭州十三樓歌唱奏樂繁華,不必再羨慕前代揚州的竹西了。揚州:淮河以南、長江流域東南地區,《周禮》稱東南曰揚州。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葉。昌歜(chāngchù):宋時以菖蒲嫩莖切碎加鹽以佐餐,名昌歇。瓊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水調唱歌頭:即唱水調歌頭。傅本註:「水調曲頗廣,謂之歌頭,豈非首章之一解乎?白樂天六幺水調家家唱。」▲

鄭竹青、周雙利.《中華詩詞經典》:學習出版社,2011年:第2407頁

上官紫微.《宋詞三百首》: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年:第68頁

南歌子·游賞 -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游賞之樂,但並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然而,此詞雖以寫十三樓為中心,卻也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緻的刻畫,而是運用寫意的筆法,着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詞中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省去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運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與遠山、目光與水波的相似,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創造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藝術佳境。晚云為歌聲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種移情,耐人品味。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是說作者與同伴面對旖旎的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後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灩灩水波。接着補敘一筆:「遊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此一動人場面就出現在十三樓上。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這裡說只要一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樓並不比竹西亭遜色。據《輿地紀勝》記載:「揚州竹西亭在北門外五里」,得名於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亭為唐時名勝,向為遊人羨慕。

過片以後,極寫自己和同伴於此間的游賞之樂。「菰黍連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為宋代一種食品。句意為他們宴會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緻味美。「瓊彝倒玉舟」,「彝」為貯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為漂亮的酒壺,不斷地往杯中倒酒。綜上二句,意在表明他們游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慾,作烹龍炮鳳的盛宴,而是貪戀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最後則以描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水調,相傳為隋煬帝於汴渠開掘成功後所自製,唐時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此二句化用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但更富聲情。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歌喉宛轉,音調悠揚,情滿湖山,最後飄繞着近處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雲彩卻不肯流動,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南歌子·游賞 - 創作背影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詞人到杭州擔任知州。在此期間詞人遊山玩水。端午節時詞人與他的友人遊覽了杭州名勝十三樓,為了記錄自己的遊玩過程以及感受,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夏承燾等.《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第397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游靈隱寺戲贈開軒李居士》

蘇軾 〔宋代〕

推倒垣牆也不難,一軒復作兩軒看。

若教從此成千里,巧曆如今也被謾。

复制

《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蘇軾 〔宋代〕

簿書顛倒夢魂間,知我疏慵肯見原。

閒作閉門僧舍冷,病聞吹枕海濤喧。

忘懷杯酒逢人共,引睡文書信手翻。

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卻須吞。

(邦直屢以此見戒。

)城南短李好交遊,箕踞狂歌總自由。

尊主庇民君有道,樂天知命我無憂。

醉呼妙舞留連夜,閒作清詩斷送秋。

瀟灑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攬須不。

(邦直家中舞者甚多。

)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慰酸寒。

草荒城角開新徑,雨入河洪失舊灘。

車馬追陪跡未掃,唱酬往復字應漫。

此詩更欲憑君改,待與江南子布看。

君雖為我此遲留,別後淒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宅,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鵷鴻滿台閣,網羅應不到沙鷗。

复制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蘇軾 〔宋代〕

人間有此白玉京,羅浮見日雞一鳴。

南樓未必齊日觀,郁儀自欲朝朱明。

(劉夢得有詩,記羅浮夜半見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見日,此可異也。

山有二石樓。

今延祥寺在南樓下,朱明洞在沖虛觀後,雲是蓬萊第七洞天。

)東坡之師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歸耕。

道華亦嘗啖一棗,(唐永樂道士侯道華,竊食鄧天師藥仙去。

永樂有無核棗,人不可得,道華獨得之。

予在岐下,亦嘗得食一枚。

)契虛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虛,遇人導遊稚川仙府。

真人問曰:汝絕三彭之仇乎?契虛不能答。

)鐵橋石柱連空橫,(山有鐵橋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飛猱輕。

雲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啞虎巡山。

)斗壇畫出銅龍獰。

(沖虛觀後有朱真人朝斗壇,近於壇上獲銅龍六、銅魚一。

)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近者戲作凌雲賦,筆勢仿佛離騷經。

負書従我盍歸去,群仙正草新宮銘。

汝應奴隸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唐有夢書《新宮銘》者,雲紫陽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澤東泄,新宮宏宏,崇軒?獻?獻。

又有蔡少霞者,夢人遣書碑,略曰,公昔乘魚車,今履瑞雲,躅空仰塗,綺輅輪囷。

其末題雲,五雲書閣吏蔡少霞書。

)還須略報老同叔,贏糧萬里尋初平。

(子由一字同叔。

)。

复制

《元祜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獨在起居院讀《漢》

蘇軾 〔宋代〕

寂寞申公謝客時,自言已見穆生機。

綰臧下吏明堂廢,又作龍鍾病免歸。

复制

《蝶戀花·送潘大臨》

蘇軾 〔宋代〕

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

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

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餘名字。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蘇軾 〔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

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

」因取以為名雲。

水垢何曾相受。

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

居士本來無垢。

《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

蘇軾 〔宋代〕

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眾中聞謦欬,未語知鄉里。

我非個中人,何以默識子。

振衣忽歸去,隻影千山里。

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

《少年游·送元素》

蘇軾 〔宋代〕

千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紅粉尊前深懊惱。休道。怎生留得許多情。記得明年花絮亂。須看。泛西湖是斷腸聲。

复制

《蝶戀花·過漣水軍贈趙晦之》

蘇軾 〔宋代〕

自古漣漪佳絕地。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倦客塵埃何處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門前酤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傾蓋相逢拚一醉。雙鳧飛去人千里。

复制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臣聞天無言而四時》

蘇軾 〔宋代〕

霜霏碧瓦尚生煙,日泛彤庭已集仙。

靄靄四門多吉士,熙熙萬國屢豐年。

高秋爽氣明宮殿,元佑和聲入管弦。

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雲篇。

复制

《贈黎安二生序》

蘇軾 〔宋代〕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覆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於心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里人。」余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於笑乎?

  然則若余之於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於解里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並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复制

《扇》

蘇軾 〔宋代〕

團扇經秋似敗荷,丹青彷佛舊松蘿。

一時用舍非吾事,舉世炎時奈爾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