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杨朴 / 莎衣
拼 译 译

《莎衣》

杨朴 〔宋代〕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莎衣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注释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著:穿。胜衣:即蓑衣。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蒹葭(jiān jiā):芦苇。菡萏(hàn dàn):荷花。狂脱:狂醉。乱堆:随便堆放。晚晴:傍晚雨后初晴。饶:任凭。紫绶(shòu)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绶,系印环的丝带。博换:交换。伊:第三人称,指莎衣,亦即指隐居生活。▲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

莎衣 - 赏析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颔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绶渔人爱蓑衣。颔联绶渔人披蓑衣。颈联绶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官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一高的情韵。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一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绶放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加上雨洒做面,如溅珠进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披了蓑衣的渔人,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优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绶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放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

颈联绶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

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绶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绶,一绶“披”,一绶“脱”。“披妙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绶“披”,景是动,人是静;绶“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缓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绶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绶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8

莎衣 - 创作背影

杨朴淡泊名利,终生不仕,他的同学毕士安向宋太宗推荐他,于是他便赋《莎衣》辞归。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

杨朴

作者:杨朴

  杨朴(921~1003)北宋布衣诗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号东里野民。

杨朴其它诗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复制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宋代〕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复制

《五绝·小满》

欧阳修 〔宋代〕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迎春》

叶燮 〔清代〕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复制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复制

《春日客怀》

于谦 〔明代〕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复制

《送人之荆门》

浦源 〔明代〕

长江风飏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复制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张耒 〔宋代〕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巴女谣》

于鹄 〔唐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百丈漈》

方翥 〔宋代〕

断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气象雄。万壑不停雷隐隐,一川长觉雨濛濛。

复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两汉〕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复制

《正会诗》

曹植 〔两汉〕

初岁元祚。

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

燕此高堂。

尊卑列叙。

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

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

中坐腾光。

珍膳杂沓。

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

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

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

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

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

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

寿若东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