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伯端 / 西江月·十二之七
拼

《西江月·十二之七》

張伯端 〔宋代〕

雄里內含雌質,負陰抱卻陽精。兩般和合藥方成。點化魄纖魂勝。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龍形。雞餐亦乃化鸞鵬。飛入真陽清境。

复制
張伯端

作者: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鍾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張伯端其它诗文

《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張伯端 〔宋代〕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無滯礙。

近來學者不窮源,妄指蹄窪為大海。

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獅王哮吼出窟來,百獸千邪皆恐懼。

或歌詩,或語句,丁寧指引迷人路。

言辭磊落義高深,擊玉敲金響千古。

爭奈迷人逐境留,卻將言相尋名數。

真如實相本無言,無下無高無有邊。

非色非空非二體,十方塵剎一輪圓。

正定何曾分語默,取不得兮捨不得。

但於諸相不留心,即是如來真軌則。

為除妄相將真對,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兩俱非,方得真心無罣礙。

無罣礙兮能自在,一悟頓消窮劫罪。

不施功力證菩提,從此永離生死海。

吾師近而言語暢,留在世間為榜樣。

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放杖上。

問他第一義如何,卻道有言皆是謗。

复制

《解佩令》

張伯端 〔宋代〕

修行之士,功勤不小。識五行、逆順顛倒。妙理玄玄。玉爐中、龍蟠虎踞,金鼎內、煉成至寶。陽神離體,杳杳冥冥,剎那間、游偏三島。出入純熟,按捺住、別尋玄妙。合真空,太虛是了。

复制

《西江月·十二》

張伯端 〔宋代〕

欲了無生妙道,莫如自見真心。真心無相亦無音。清淨法身只恁。此道非無外有,非中亦莫求尋。二邊俱遣棄中心。見了名為上品。

复制

《西江月·三》

張伯端 〔宋代〕

我性入諸佛性,諸方佛性皆然。亭亭蟾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現。小則毫分莫識,大時遍滿三千。高低不約信方圓。說甚短長深淺。

复制

《西江月·十二首》

張伯端 〔宋代〕

妄想不須強滅,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先後。悟則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恆沙罪垢。

复制

《即心是佛頌》

張伯端 〔宋代〕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

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

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

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

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

難取難捨難聽望。內外圓通到處通,

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

一個身心萬個同。知之須會無心法,

不染不滯為淨業。善惡千端無所為,

便是南無及迦葉。

复制

《西江月·二八誰家奼女》

張伯端 〔宋代〕

二八誰家奼女,九三何處郎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姓。

更假丁公鍛煉,夫妻始結歡情。河車不敢暫留停。運入崑崙峰頂。

复制

《西江月(八)》

張伯端 〔宋代〕

住想修行布施,果報不離天人。恰如仰箭射浮雲。墜落只緣力盡。

爭似無為實相,還須返樸歸淳。境忘情性任天真。以證無生法忍。

复制

《西江月(十二之四)》

張伯端 〔宋代〕

若要真鉛留汞,親中不離家臣。木金間隔會無因。須仗媒人勾引。

本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相吞相陷卻相親。始覺男兒有孕。

复制

《西江月(十二之十二)》

張伯端 〔宋代〕

牛女情緣道合,龜蛇類秉天然。蟾烏遇朔合嬋娟。二氣相資運轉。

本是乾坤妙用,誰能達此深淵。陽陰否隔卻成愆。怎得天長地遠。

复制

《西江月(十二之十)》

張伯端 〔宋代〕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鉛銀。修丹火候未曾聞。早便稱呼居隱。

不背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复制

《性地頌 其五》

張伯端 〔宋代〕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諸方在目前。項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