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刘长卿 /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拼 译 译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唐代〕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注释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师:军队。旧业:在家乡的产业。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轻生:不畏死亡。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创作背影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作《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后,刘长卿为李中丞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而作。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刘长卿

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其它诗文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句》

刘长卿 〔唐代〕

春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复制

《戏赠干越尼子歌》

刘长卿 〔唐代〕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复制

《湘中忆归》

刘长卿 〔唐代〕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

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

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

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

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

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

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

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

复制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刘长卿 〔唐代〕

潺湲子陵濑,髣髴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复制

《送姨子弟往南郊》

刘长卿 〔唐代〕

一展慰久阔,寸心仍未伸。

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

客路向楚云,河桥对衰柳。

送君匹马别河桥,汝南山郭寒萧条。

今我单车复西上,郎去灞陵转惆怅。

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

复制

《送友人东归》

刘长卿 〔唐代〕

对酒灞亭暮,相看愁自深。

河边草已绿,此别难为心。

关路迢迢匹马归,垂杨寂寂数莺飞。

怜君献策十馀载,今日犹为一布衣。

复制

《疲兵篇》

刘长卿 〔唐代〕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

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

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

复制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刘长卿 〔唐代〕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歧路剩沾襟。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

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闉。

已恨良时空此别,不堪秋草更愁人。

复制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皇甫冉诗)》

刘长卿 〔唐代〕

江南相送隔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南河。

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

复制

《江楼送太康郭主簿赴岭南》

刘长卿 〔唐代〕

对酒怜君安可论,当官爱士如平原。

料钱用尽却为谤,食客空多谁报恩。

万里孤舟向南越,苍梧云中暮帆灭。

树色应无江北秋,天涯尚见淮阳月。

驿路南随桂水流,猿声不绝到炎州。

青山落日那堪望,谁见思君江上楼。

复制

《送杨於陵归宋汴州别业》

刘长卿 〔唐代〕

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

旅食嗟余当岁晚,能文似汝少年稀。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