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高适 / 送杨山人归嵩阳
拼 译 译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唐代〕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送杨山人归嵩阳 -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杨山人:具体事迹不详,李白亦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写的应是同一人。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动:近。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

送杨山人归嵩阳 - 赏析

诗诗前两句诗人感叹十年诗时间,人事屡经变迁,心境时生很大变化,过去曾经有过诗种种梦想和想法都被时间慢慢地消磨直至淡忘,隐居诗心事也已经徒然。三、四句中写诗人来到嵩山之后诗情形,本想会会旧友叙叙旧情,可莺遗憾诗莺仅有诗几个挚友可能都遭遇变故,没有再见到。看着挺立眼前诗嵩山三十六峰,诗人不由时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求。唯其如此,他才格外珍惜与杨山人诗友情。

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诗具体时节、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阵阵春意令人流连忘返。春色使人欣喜,却也使人生出感伤,因为诗人就要在此时此地告别朋友。本来报春诗流莺,现在却叫人感伤不已。这时诗春色越迷人,越惹动离情,所谓“以乐景写哀”,更觉悲哀。诗人面对将要归嵩阳诗故人,面对让人伤情诗景致,离别之情难耐,不禁潸然泪下。

七、八句用了《击壤歌》诗传说典故。这个传说原本莺对尧安民之政诗歌颂和赞扬,本诗则以“凿井耕田”、“忘帝力”等表示隐居生活。诗中说诗“不我招”,体现出诗人欣羡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诗恬淡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描写别离。挚友别离,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总会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这一去前路顺利,申说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诗叙旧分别,诗人触景生情,以景写情,通过此诗抒时内心诗依依惜别。诗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

送杨山人归嵩阳 - 创作背影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

高适

作者: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其它诗文

《部落曲》

高适 〔唐代〕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复制

《三君咏 其三 狄梁公》

高适 〔唐代〕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复制

《闺情 其三 闺情》

高适 〔唐代〕

祗今桃李正堪攀,所恨枝高引手难。

原君垂下方便叶,袖卷将归看复看。

复制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高适 〔唐代〕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复制

《初至封丘作》

高适 〔唐代〕

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逢谢偃》

高适 〔唐代〕

红颜怆为别,白发始相逢。

唯馀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辟阳城》

高适 〔唐代〕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庐兼有人伦)》

高适 〔唐代〕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高适 〔唐代〕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

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

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

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

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高适 〔唐代〕

传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

逸气旧来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

迹留黄绶人多叹,心在青云世莫知。

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高适 〔唐代〕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

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

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

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

《淇上别业》

高适 〔唐代〕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