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顾炎武 / 三月十二日有事于攒宫同李处士因笃
拼

《三月十二日有事于攒宫同李处士因笃》

顾炎武 〔清代〕

馀生犹拜谒,吾友复同来。筋力愁初减,天颜伫一回。

岩云随驭下,寝仗夹车开。未得长陪从,辞行涕泗哀。

复制

三月十二日有事于攒宫同李处士因笃 - 赏析

顾炎武

作者: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其它诗文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清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寘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徵诗纪之 其二》

顾炎武 〔清代〕

百尺松阴十亩园,此中人物似桃源。

衣冠俎豆犹三代,鸡犬桑麻自一村。

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坐来髣髴疑仙境,试问先生笑不言。

《骊山行》

顾炎武 〔清代〕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

复制

《关中杂诗 其三》

顾炎武 〔清代〕

谷口耕畬少,金门待诏多。

时清尊笔札,吾道失弦歌。

夜月辞鸡树,秋风下雀罗。

尚留园绮迹,终古重山阿。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一》

顾炎武 〔清代〕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酬朱监纪四辅》

顾炎武 〔清代〕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秋雨》

顾炎武 〔清代〕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

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

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

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复制

《秦皇行》

顾炎武 〔清代〕

秦肉六国啖神州,六国之士皆秦雠。

剑一发,亡荆轲,筑再举,诛渐离。

博浪沙中中副车,仓海神人无奈何。

自言王者定不死,岂知天意亡秦却在此。

陨石化,山鬼言,天意茫茫安可论。

扶苏未出监上郡,始皇不死雠人刃。

复制

《八尺》

顾炎武 〔清代〕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复制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 其一》

顾炎武 〔清代〕

一生愁恨集今辰,尚有微躯系五伦。

泪尽宛诗言我日,悲深鲁史笔王春。

山头马鬣封孤子,天上龙髯从二亲。

留此一丝忠孝在,三纲终古不曾沦。

复制

《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 〔清代〕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复制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 其二》

顾炎武 〔清代〕

帝后登遐一忌辰,天雠国耻世无伦。那知考妣还同日,从此河山遂不春。

宏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人间若不生之子,五岳奔颓九鼎沦。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