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周邦彦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周邦彦 〔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复制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周邦彦

作者: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其它诗文

《宴清都(中吕)》

周邦彦 〔宋代〕

地僻无钟鼓。

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复制

《侧犯(大石)》

周邦彦 〔宋代〕

暮霞霁雨,小莲出水红妆靓。

风定。

看步袜江妃照明镜。

飞萤度暗草,秉烛游花径。

人静。

携艳质、追凉就槐影。

金环皓腕,雪藕清泉莹。

谁念省。

满身香、犹是旧荀令。

见说胡姬,酒垆寂静。

烟锁漠漠,藻池苔井。

复制

《诉衷情(商调)》

周邦彦 〔宋代〕

堤前亭午未融霜。

风紧雁无行。

重寻旧日岐路,茸帽北游装。

期信杳,别离长。

远情伤。

风翻酒幔,寒凝茶烟,又是何乡。

复制

《万里春》

周邦彦 〔宋代〕

千红万翠。

簇定清明天气。

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

我心在、个人心里。

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复制

《浪淘沙慢·万叶战》

周邦彦 〔宋代〕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

兰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凝思又把阑干拍。

复制

《鹤冲天》

周邦彦 〔宋代〕

白角簟,碧纱厨。

梅雨乍晴初。

谢家池畔正清虚。

香散嫩芙蕖。

日流金,风解愠。

一弄素琴歌舞。

慢摇纨扇诉花笺。

吟待晚凉天。

复制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 〔宋代〕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夜飞鹊 道宫别情》

周邦彦 〔宋代〕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涯。

复制

《伤情怨(林钟)》

周邦彦 〔宋代〕

枝头风势渐小。

看暮鸦飞了。

又是黄昏,闭门收返照。

江南人去路缈。

信未通、愁已先到。

怕见孤灯,霜寒催睡早。

复制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周邦彦 〔宋代〕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周邦彦 〔宋代〕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满江红·昼日移阴》

周邦彦 〔宋代〕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

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

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

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

无限事,萦心曲。

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

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

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