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洵 / 忆山送人
拼

《忆山送人》

苏洵 〔宋代〕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岷峨最先见,晴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

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虵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颜。

有路不客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

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

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

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

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这难详观。

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斡,折首不见端。

其馀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齧不可拦。

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

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

烂熳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

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

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叹不复留,驰车走轘辕。

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

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山岳,怀抱斗以骞。

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

虚闻怖马足,险崖磨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加一绳悭。

傲睨驻鞍辔,不忍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

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领,下马步险艰。

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

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

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余载,此路常周旋。

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干。

馀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地,遂获高僧言。

问以绝胜境,道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

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

便擬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

往求与识面,复见山欝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鐶。

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

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

簿书苦为累,天鹤办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嵋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飡。

始谓泛峡去,经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

他山已不见,此可著意看。

复制
苏洵

作者: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其它诗文

《襄阳怀古》

苏洵 〔宋代〕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复制

《答陈公美四首》

苏洵 〔宋代〕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

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

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密谁能开。

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

我子在襁褓,君犹无婴孩。

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

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

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

况従与君别,多事岁若排。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无才。

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

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

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见咍。

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

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

不意君在此,得奉笑与诙。

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

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腮。

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

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

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

复制

《心术》

苏洵 〔宋代〕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辨奸论》

苏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

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

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宋代〕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

西人传言,有寇在垣。

庭有武臣,谋夫如云。

天子曰嘻,命我张公。

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西人聚观,于巷于涂。

谓公暨暨,公来于于。

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

讹言不祥,往即尔常。

春而条桑,秋尔涤场。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草木骈骈。

公宴其僚,伐鼓渊渊。

西人来观,祝公万年。

有女娟娟,闺闼闲闲。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昔公未来,期汝弃捐。

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嗟我妇子,乐此岁丰。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

公像在中,朝服冠缨。

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木假山记》

苏洵 〔宋代〕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答张子立见寄》

苏洵 〔宋代〕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辩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鋙。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若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复制

《送任师中任清江》

苏洵 〔宋代〕

吾老尚喜事,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天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尝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作边吏,出入烽火间。

儒冠杂武弁,屡与毡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蒂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形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复制

《寄杨纬》

苏洵 〔宋代〕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复制

《有骥在野》

苏洵 〔宋代〕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复制

《有触者犊》

苏洵 〔宋代〕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

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复制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苏洵 〔宋代〕

丈夫正多念,老大不自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背实在肩。

布衣与肉食,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怳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