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袁枚 / 题沈凡民兰亭卷子 其二
拼

《题沈凡民兰亭卷子 其二》

袁枚 〔清代〕

浮生难挹鲁灵光,风义羊求事渺茫。

两晋书亡王内史,六朝人剩沈东阳。

金仙次第辞西汉,宫女凭谁说上皇。

惆怅钟期来海畔,断琴弹落一天霜。

复制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偶作五绝句》

袁枚 〔清代〕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复制

《遣兴杂诗》

袁枚 〔清代〕

小步闲拖六尺藤,空山来往健如僧。

栽花忙处儿呼饭,夜读深时妾屏灯。

复制

《谒岳王墓》

袁枚 〔清代〕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随园记》

袁枚 〔清代〕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祭妹文》

袁枚 〔清代〕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黄生借书说》

袁枚 〔清代〕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 〔清代〕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山行杂咏》

袁枚 〔清代〕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寒夜》

袁枚 〔清代〕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复制

《夜过瓜洲》

袁枚 〔清代〕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复制

《品画》

袁枚 〔清代〕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复制

《绝命词》

袁枚 〔清代〕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复制